【明報專訊】醫管局2014年推出首期中西醫協作計劃,篩選中風、急性下腰痛和癌症紓緩共1340名病人參加,結果只有238人(18%)參與計劃。醫管局在第二期計劃會改善,包括不限制病人年齡,治療急性下腰痛病可使用推拿等療法,威爾斯親王(急症)醫院亦會加入,旨在探討中西醫處理早期中風病人流程及效果,整個計劃預計最多有1000名病人參加。
首期計劃選千人 18%參加
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第一及第二期的臨牀服務總預算約為3500萬元。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第一期計劃在2014年9月推出,並在2015年12月20日結束,第二期隨即在翌日啟動,至2018年結束並提交報告給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見另稿)。
首期計劃中,醫管局在3間公立醫院篩選了1340名適合的住院病人參加,包括東華醫院367名中風病人,但只有57人參加;東區醫院篩選了716名急性下腰痛病人,只有88人參加;屯門醫院篩選了257名癌症紓緩病人,有93人參加。最後共有238人(佔18%)參加計劃。
助紓癌症疼痛急性下腰痛
醫管局中醫部主管謝達之博士表示,首期計劃檢討顯示,病人對整體服務滿意度有8分(10分滿分)。症狀改善評分方面,癌症紓緩如「疼痛」評分由5.2減至4(以10分計);急性下腰痛「疼痛」評分由76.7減至60.6(150為滿分),此兩項愈低分愈好。中風病人改善活動能力由49.7增至77.7(100為滿分),愈高分愈好。但幫助神經康復則沒有明顯分別。
對於參加人數偏低,謝達之稱病人認為「在收費程序上可以快些,適用範圍可以闊些」。張偉麟說有病人嫌治療腰背痛沒有推拿,所以不參加,也有病人投訴繳交費用手續不方便。醫管局會在第二期計劃改善,包括可用八達通繳費,治療腰背痛除用針灸,還可用藥物、增加針灸穴位、使用推拿、拔罐等療法。
計劃最初有限制病人年齡,謝達之說計劃推行後,發覺年長病人也適合參加,第二期計劃將不設年齡限制,病人臨牀情况適合便可。
謝稱最初規定中風超過4周後不適合參加,後來發現中風病情易掌握,第二期計劃在臨牀上放寬限制,除了5種特定中毒藥物外,其他藥物劑量可按照中醫臨牀判斷使用。
威院加入 了解處理中風效果
張偉麟說,輕微中風病人毋須轉去復康醫院可直接返家,第二期計劃加入威爾斯親王(急症)醫院,目的想探討中西醫結合處理早期中風病人流程、效果。整體則有7間醫院和4間志願機構參加。
明報記者 談誦言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