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中國外交今年的3條主線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5日 06:35
2016年01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剛結束中東之旅,是中國今年外交的首戰。中央最高領導人的年度首次出訪,從來都被賦予特殊意義,今次習近平中東行也不例外,在其拉開的外訪帷幕下,透出了中國今年外交方略的3條主線。


今年對中國來說是相當特別的一年,就外交層面而言,是全面施行「統籌內外兩個大局」之首年,意即外交不僅再只扮演內政的的輔助角色,而要跟內政平分秋色了。這一方面是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改變,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的發展令其轉變國際戰略,於是外交的角色變得吃重了。


外交更加吃重,在中國外交中分量最重的「元首外交」也在加碼,所以習近平開年就出遠門,還去中國領導人罕有踏足的地方。


新年首訪意義特殊

傳遞信息對內定調

習近平主政3年3個新年度首訪,全都有特別蘊含,即一是保持理念,首訪國是友好國家,且是待強化關係之友;二要傳遞信號,向外界發放中國外交的年度重點;三是對內定調,主席開路,全年外交工作就此跟上。


所以,習近平新年度首訪,不僅可看與往訪3國間的政經往還,還可一窺今年中國外交的三大主線。


全面推動一帶一路

今年外交戰略主線

第一條相當明晰的主線,即今年外交,首重力推「一帶一路」。結合新的五年規劃開局,「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帶一路」戰略,今年也將全面推動,成為今年中國外交一大主線。


習近平選中東首訪,跟「一帶一路」戰略有重要關連。如果注意到中東地區其實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沙特、埃及和伊朗3國都是亞投行的創始會員國,就會發現,習近平今次首訪,選定中東,擇出3國,正是要對外發放信號,對內作好動員,今年中國外交,要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以經貿合作為軸,以政治關係為翼,令「一帶一路」戰略能以點帶線,全面鋪開。


如果說習近平年度首訪,對「一帶一路」直奔主題,對第二條外交主線中美關係來說,則是「圍魏救趙」。


中美關係從來就是中國外交的最大重點,今年更成焦點,這是因為今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美國大選之年,中國問題從來就成話題,中美關係還時常在這一年份成為問題,今年不僅沒有例外,還因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重返亞太」而出現南海等諸多矛盾。這些矛盾令中美關係處於新的「僵持」狀態,今年因美國大選,美國兩黨主要參選人都可能令中美關係走向更硬更僵。


對美外交「圍魏救趙」

「涉台外交」強調一中

習近平去年就籌備訪問中東,因中東衝突變局而擱置,這次決定到訪趕上另一節點,就是美國和歐洲剛解除對伊朗的主要經濟與金融制裁,伊朗事隔30多年再回國際體系,這不僅令伊朗情勢大變,也令中東地緣格局重組,從而影響到整個國際戰略格局。


中東局勢目前更加波譎雲詭,美歐諸國有意「重返伊朗」的背景下,習近平出人意外首訪中東,以「中國方案」強勢介入,不僅體現中國「大國外交」的新理念,要成為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革者,也令美國在其高度關注的中東議題上有所忌憚,為中國外交獲取一個戰略支點。


中國外交今年一條新的主線,是與中美關係有關連的「涉台外交」。台灣問題在過去8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中,本已開始淡出中美關係,但因台灣大選後,再度政黨輪替,今年重返原位。


一提起「涉台外交」,很多人會直接想到兩岸間過去8年的「外交休兵」是否結束,台灣僅存的22個邦交國是否會成為兩岸爭奪的外交戰場。其實這不是重點,雖然泛綠直指過去8年的兩岸「外交休兵」是台灣的「外交休克」,民進黨執政,一定會「外交重振」,在加入國際組織甚至重返聯合國上,都會出現兩岸爭持。 但更重要的,是美日議題。蔡英文剛當選台灣總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政要高調致賀,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就趕赴拜會蔡英文。這些動作,被認為是獲取蔡英文作出政策承諾和外交交底的作為。


美日兩國支持蔡英文上台,是公開的秘密,蔡英文有必要在上台前對美日有所回饋。於美國而言,在承諾不急獨下,回歸對美國「重返亞太」的配合,在所必然;於日本而言,強化台日關係甚至「聯合抗中」,也成為利之所在。


在中美關係「僵冷」、中日關係「冰冷」背景下,蔡英文上台後的美日台的新三角關係,就成為中國外交的新挑戰,「涉台外交」於此上升到今年中國外交的新主線之一。中國提前在美日台都有一定影響力的中東地區佈局,在新出爐的《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中,再度強調一中政策,正是這條主線的反映。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