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總統選舉結束,民進黨蔡英文以逾300萬票的巨大差距勝出,民進黨同時拿下立法院主導權,實現完全執政,成為有名有實的執政黨。蔡英文當選翌日(17日),中國大陸外交部部長助理孔鉉佑會見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就台灣大選表明立場,台灣傳媒報道稱,孔鉉佑說明了中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的立場。同一天,蔡英文在台灣會見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以及交流協會駐台灣代表沼田幹夫。
日高層官員表態
祝賀蔡英文當選
日本交流協會是日本與台灣於1972年斷交之後成立的組織,作用等於地下大使館,維持日本與台灣的實務交往功能,其駐台灣代表是由大使級外交官擔任。官式方面,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表示祝賀蔡英文當選,稱台灣是「共享基本價值重要伙伴」。到了周一(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期待日本與台灣合作,更進一步推動人員交流。至於作為日本政府發言人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亦有祝賀,主調與安倍相若,俱是強調台灣為日本重要朋友。
把孔鉉佑會見日本駐華大使,連同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的講話,以及與蔡英文會見日本交流協會代表一同檢視,不難得出中國大陸方面為何要在星期天休息日派出孔鉉佑會見日本大使的結論:北京要向日本發出清晰的態度及言辭,警示日本在日台關係的步伐及方向。有分析認為,在北京眼中,日本一直對台灣有圖謀,如今蔡英文上台,與蔡英文關係密切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與日本關係非比尋常,北京發出警示是欲形成「有言在先」,力阻日本官方與蔡英文往後的進一步接觸。
蔡英文當選後,在西太平洋具影響力的兩個國家,美國和日本都表態歡迎她當選,美國派出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到台灣與她會晤,但中國大陸至今並無就此與美國駐北京大使單獨會面,對日本則是「另眼相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國大陸有一種看法認為台灣仍有「戀日」情結;其次是認為日本是「台獨分子」集中之地。加上安倍晉三與北京關係欠佳,中日關係雖云開始解凍,仍屬僵持不下。有報道稱,蔡英文今次選舉前曾訪日本,行前盛傳可能會晤安倍晉三,雖然其後未見有公開報道,但日方安排規格頗高。北京看見日台兩方關係如此,必然更加關切,於是才有選後會見日本大使之舉。
台灣戰略位置重要
牽制大陸東海咽喉
中日關係近年惡化,所謂「解凍」之說仍須考驗,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達不到北京的要求,兩國關係好轉不知從何說起。因此北京就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在對待區內兩大潛在敵人美國及日本時有所不同,某程度是暫時放下美國而提起日本,折射出的是對日本右翼一系與蔡英文關係的擔憂,警覺日本借道台灣牽制中國大陸,爭取戰略優勢,擔心日本如此做法客觀上有着促動台獨思潮的效果。事實上,美日都在不同程度上爭取台灣,不僅是蔡英文,國民黨掌權年代亦是如此,因為台灣地緣位置對美日極為重要,除了扼住東海主要航道咽喉,更是中國大陸進出第一島鏈的關卡,冷戰年代台灣被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便是因此而來。
習近平上台後,北京在東海及南海都見活躍,這無疑包含對這兩個區域的戰略構想,其中包括島嶼爭奪以及航海航空路線爭逐,這些都發生在美國奧巴馬首任政府年代,時任國務卿希拉里提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之後。從此南海漸見波瀾,東海則因為釣魚島爭奪而中日多番你來我往,艦船在釣魚島周邊出沒。中美日在區內較勁已到達白熱化階段,分別只是美國暫時未見如日本的大動作,美國在更多範疇要與北京合作溝通,台灣問題是一點即爆的火藥庫,美國是不是想在這一刻就因着台灣與北京硬碰硬,顯然不是這刻美國最大利益。但若能與台灣新政府保持某種程度的一致,就等於在東海埋下一根樁,進可攻,退可守,長遠而言可成北京心腹大患。北京今次通過孔鉉佑把話先說出來,便是防止這一走向。日本會不會聽得進去,或者北京手上有沒有反制之道,都是未來事態發展的焦點。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日高層官員表態
祝賀蔡英文當選
日本交流協會是日本與台灣於1972年斷交之後成立的組織,作用等於地下大使館,維持日本與台灣的實務交往功能,其駐台灣代表是由大使級外交官擔任。官式方面,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表示祝賀蔡英文當選,稱台灣是「共享基本價值重要伙伴」。到了周一(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期待日本與台灣合作,更進一步推動人員交流。至於作為日本政府發言人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亦有祝賀,主調與安倍相若,俱是強調台灣為日本重要朋友。
把孔鉉佑會見日本駐華大使,連同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的講話,以及與蔡英文會見日本交流協會代表一同檢視,不難得出中國大陸方面為何要在星期天休息日派出孔鉉佑會見日本大使的結論:北京要向日本發出清晰的態度及言辭,警示日本在日台關係的步伐及方向。有分析認為,在北京眼中,日本一直對台灣有圖謀,如今蔡英文上台,與蔡英文關係密切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與日本關係非比尋常,北京發出警示是欲形成「有言在先」,力阻日本官方與蔡英文往後的進一步接觸。
蔡英文當選後,在西太平洋具影響力的兩個國家,美國和日本都表態歡迎她當選,美國派出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到台灣與她會晤,但中國大陸至今並無就此與美國駐北京大使單獨會面,對日本則是「另眼相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國大陸有一種看法認為台灣仍有「戀日」情結;其次是認為日本是「台獨分子」集中之地。加上安倍晉三與北京關係欠佳,中日關係雖云開始解凍,仍屬僵持不下。有報道稱,蔡英文今次選舉前曾訪日本,行前盛傳可能會晤安倍晉三,雖然其後未見有公開報道,但日方安排規格頗高。北京看見日台兩方關係如此,必然更加關切,於是才有選後會見日本大使之舉。
台灣戰略位置重要
牽制大陸東海咽喉
中日關係近年惡化,所謂「解凍」之說仍須考驗,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達不到北京的要求,兩國關係好轉不知從何說起。因此北京就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在對待區內兩大潛在敵人美國及日本時有所不同,某程度是暫時放下美國而提起日本,折射出的是對日本右翼一系與蔡英文關係的擔憂,警覺日本借道台灣牽制中國大陸,爭取戰略優勢,擔心日本如此做法客觀上有着促動台獨思潮的效果。事實上,美日都在不同程度上爭取台灣,不僅是蔡英文,國民黨掌權年代亦是如此,因為台灣地緣位置對美日極為重要,除了扼住東海主要航道咽喉,更是中國大陸進出第一島鏈的關卡,冷戰年代台灣被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便是因此而來。
習近平上台後,北京在東海及南海都見活躍,這無疑包含對這兩個區域的戰略構想,其中包括島嶼爭奪以及航海航空路線爭逐,這些都發生在美國奧巴馬首任政府年代,時任國務卿希拉里提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之後。從此南海漸見波瀾,東海則因為釣魚島爭奪而中日多番你來我往,艦船在釣魚島周邊出沒。中美日在區內較勁已到達白熱化階段,分別只是美國暫時未見如日本的大動作,美國在更多範疇要與北京合作溝通,台灣問題是一點即爆的火藥庫,美國是不是想在這一刻就因着台灣與北京硬碰硬,顯然不是這刻美國最大利益。但若能與台灣新政府保持某種程度的一致,就等於在東海埋下一根樁,進可攻,退可守,長遠而言可成北京心腹大患。北京今次通過孔鉉佑把話先說出來,便是防止這一走向。日本會不會聽得進去,或者北京手上有沒有反制之道,都是未來事態發展的焦點。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