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金管局昨日公布去年外匯基金表現,雖然第四季外匯基金錄得185億元投資回報,仍未能彌補首三季的損失,外匯基金去年共錄得183億元的投資虧損,為2008年來首次,回報率則為負0.6%。與此相比,去年中原樓價指數仍錄得略高於1%的升幅,似乎「力保不失」,惟踏入2016年全球股市大跌,相信外匯基金會再備受挑戰之餘,也令樓市倍添壓力。
上周六筆者主持《明報》主辦的「2016年投資攻守大作戰」講座,數百座位爆滿,講者之一的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便表示,近日出現資金流走,港元兌美元跌穿7.8美元的心理關口,令到聯繫匯率會否因為受到衝擊而脫鈎的議論再度升溫。不過,其實香港的外匯儲備多達3000多億美元,遠超香港的M1貨幣基礎2000多億美元,所以金融大鱷就算想炒港元脫鈎也難成事。然而,港元走弱,確已令港元的拆息被扯高,雖然暫時每100萬元的拆息按揭,可能每月只會多付數十元利息,惟始終如本欄上周所指,過去一段較長時間逾八成新做按揭採用拆息按揭(圖1),供款增加或多或少會對一些業主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私宅租金海嘯後首錄跌幅
事實上,近月除了樓價調整,租金也備受壓力。美聯物業提供的數據便顯示,根據該公司促成的主要屋苑租務成交計算出來的私人住宅租金,去年先升後跌,全年錄得約0.7%跌幅(圖2),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私宅租金首錄年度跌幅,與外匯基金去年全年的虧損幅度相若。根據中原的統計,去年第四季私人住宅租金單季勁插7%,也為2008年以後最差的一季,當租金也急跌之時,樓價又豈能不跌?
相對美聯和中原的租金統計,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金指數雖然相對滯後,但由於屬官方計算數據,其走向予一般市民有更大的心理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整體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差餉署也提供細分不同面積單位的租金數據,各類私人住宅單位租金指數由去年9月份的高位開始回落,值得注意的是,當中431至752平方呎的B類型單位租金指數跌幅最大,由去年9月的177.5降至去年11月的172.6,跌幅約2.8%;431平方呎以下的A類型單位則跌約2%;至於753平方呎或以上的C至E類型,租金單位跌幅只介乎0.8%至1%(圖3)。
細價樓調整幅度較豪宅大
看來,湯文亮去年初提出的「細價樓爆煲」論,不單準確預測了細價樓的樓價受壓,中小型單位的租金,在樓市轉勢後也受到較大壓力,正如上述,租金下調樓價也難企穩,中小型單位租金跌幅「跑贏」大型或豪宅單位,則其樓價的調整幅度,預料也會較大。
當租金下調而息口向上,便可能會漸漸改變近年對樓市產生最大支持作用的「供平過租」現象。香港置業高級執行董事伍創業撰文提出例子﹕以天水圍嘉湖山莊一個低層3房單位做例子,現時叫價約350萬元,以七成按揭,還款期25年,按息2.5厘計算,每月供款額為10,991元,現時同類型單位市值租金為約9000元,即「租平過供」,伍創業指倘若香港落實加息,業主供款負擔增加,加上整體私樓租金跌勢持續,「租平過供」的個案將會增加。若如此,筆者認為這會進一步打擊買家的入市意欲,因既然租平過供,便也不用急於買樓,可等候樓價進一步回落才入市。
筆者一向強調,樓市的租務表現較買賣更能反映樓巿的需求和經濟強弱,筆者的朋友、科一地產創辦人黃燕安指出﹕「經濟好時,子女結婚要有新居,需求一開二,子女原來的房間變了衣帽間或工人房。經濟差時,子女結婚後跟父母同住,工人返回菲律賓,500呎三代同堂,天神村20間屋可變60間劏房,報紙出現很多『賤物鬥窮人,一蚊一隻雞』的鬼哭神號,『七十二家房客』重現銀幕,1982、1989丶1997丶2003以至2008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需求可一夜之間急劇下降,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租務市場更能反映經濟表現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若做到樓市最低入市、在高位出貨,要大富大貴也非難事。但問題是可有較準確的樓市領先指標,可幫助我們做到低買高賣?黃燕安收集近年主要報章及地產網和APPS的數據,發覺每當放盤量增加,預約睇樓人數急跌,樓價不久便會見頂,相反當放盤量減少和預約睇樓人數急增,樓市離見底便也不遠(圖4),他正在微調,希望可計算出一個可靠的樓市領先指標,在此預祝他能成功,惠及大眾。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上周六筆者主持《明報》主辦的「2016年投資攻守大作戰」講座,數百座位爆滿,講者之一的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便表示,近日出現資金流走,港元兌美元跌穿7.8美元的心理關口,令到聯繫匯率會否因為受到衝擊而脫鈎的議論再度升溫。不過,其實香港的外匯儲備多達3000多億美元,遠超香港的M1貨幣基礎2000多億美元,所以金融大鱷就算想炒港元脫鈎也難成事。然而,港元走弱,確已令港元的拆息被扯高,雖然暫時每100萬元的拆息按揭,可能每月只會多付數十元利息,惟始終如本欄上周所指,過去一段較長時間逾八成新做按揭採用拆息按揭(圖1),供款增加或多或少會對一些業主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私宅租金海嘯後首錄跌幅
事實上,近月除了樓價調整,租金也備受壓力。美聯物業提供的數據便顯示,根據該公司促成的主要屋苑租務成交計算出來的私人住宅租金,去年先升後跌,全年錄得約0.7%跌幅(圖2),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私宅租金首錄年度跌幅,與外匯基金去年全年的虧損幅度相若。根據中原的統計,去年第四季私人住宅租金單季勁插7%,也為2008年以後最差的一季,當租金也急跌之時,樓價又豈能不跌?
相對美聯和中原的租金統計,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金指數雖然相對滯後,但由於屬官方計算數據,其走向予一般市民有更大的心理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整體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差餉署也提供細分不同面積單位的租金數據,各類私人住宅單位租金指數由去年9月份的高位開始回落,值得注意的是,當中431至752平方呎的B類型單位租金指數跌幅最大,由去年9月的177.5降至去年11月的172.6,跌幅約2.8%;431平方呎以下的A類型單位則跌約2%;至於753平方呎或以上的C至E類型,租金單位跌幅只介乎0.8%至1%(圖3)。
細價樓調整幅度較豪宅大
看來,湯文亮去年初提出的「細價樓爆煲」論,不單準確預測了細價樓的樓價受壓,中小型單位的租金,在樓市轉勢後也受到較大壓力,正如上述,租金下調樓價也難企穩,中小型單位租金跌幅「跑贏」大型或豪宅單位,則其樓價的調整幅度,預料也會較大。
當租金下調而息口向上,便可能會漸漸改變近年對樓市產生最大支持作用的「供平過租」現象。香港置業高級執行董事伍創業撰文提出例子﹕以天水圍嘉湖山莊一個低層3房單位做例子,現時叫價約350萬元,以七成按揭,還款期25年,按息2.5厘計算,每月供款額為10,991元,現時同類型單位市值租金為約9000元,即「租平過供」,伍創業指倘若香港落實加息,業主供款負擔增加,加上整體私樓租金跌勢持續,「租平過供」的個案將會增加。若如此,筆者認為這會進一步打擊買家的入市意欲,因既然租平過供,便也不用急於買樓,可等候樓價進一步回落才入市。
筆者一向強調,樓市的租務表現較買賣更能反映樓巿的需求和經濟強弱,筆者的朋友、科一地產創辦人黃燕安指出﹕「經濟好時,子女結婚要有新居,需求一開二,子女原來的房間變了衣帽間或工人房。經濟差時,子女結婚後跟父母同住,工人返回菲律賓,500呎三代同堂,天神村20間屋可變60間劏房,報紙出現很多『賤物鬥窮人,一蚊一隻雞』的鬼哭神號,『七十二家房客』重現銀幕,1982、1989丶1997丶2003以至2008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需求可一夜之間急劇下降,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租務市場更能反映經濟表現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若做到樓市最低入市、在高位出貨,要大富大貴也非難事。但問題是可有較準確的樓市領先指標,可幫助我們做到低買高賣?黃燕安收集近年主要報章及地產網和APPS的數據,發覺每當放盤量增加,預約睇樓人數急跌,樓價不久便會見頂,相反當放盤量減少和預約睇樓人數急增,樓市離見底便也不遠(圖4),他正在微調,希望可計算出一個可靠的樓市領先指標,在此預祝他能成功,惠及大眾。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樓市解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