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片普洱茶,一個傳奇的故事。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月,一片五十年代紅印普洱圓茶,在香港仕宏拍賣有限公司的秋季拍賣會上,經過多番激烈的競投,最終以六十九萬港元成交。該茶重量約三百三十三克,以正常一泡茶十二克計算,僅夠泡二十八次而已;即每泡約需二萬五千港元,堪稱天價之飲。拍賣會資料顯示,該片古董茶是藏品主人約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從香港一家國貨公司購得。茶餅包裝上,當年的價格標籤依舊可見,記錄着當時這片茶的售價——四百五十港元。然而時隔約三十年,此片茶餅已升值逾一千五百倍。
一片紅印普洱升值千五倍
綜觀當今收藏界,此茶餅的升值幅度已遠遠超越各種藝術投資產品,包括日趨天價的瓷器、字畫;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房地產、股票等投資更是相形見絀。八十年代末期幾項具有代表性的投資案例,在此亦可以作為參考:一九八八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了一套齊白石的花果四條屏,落槌價為一百八十萬港元,如今該套作品估價約為六千萬港元,升值約三十二倍;八十年代末期,太古城一個中型單位每平方呎約為一千二百港元,現在類似的單位最新市價約一萬四千港元一平方呎,升值約十一倍;再者,以香港人喜好的匯豐股票為例,根據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一九八七年三月的數據,當時的一股最高點股價約為七點八三港元,在經過一九九一年的四合一及一九九九年的一拆三之後,到截稿時匯豐股價為每股六十二港元,相較當年,升值約七倍。
這些數據顯示,八十年代至今,多數投資產品的回報率多則三十二倍,少不過七倍,但一片小小的普洱圓茶升幅卻逾一千五百倍,其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可謂驚人。究竟這紅印古董茶有何過人之處呢?
普洱茶的四個代表時代
先從普洱茶歷史說起。普洱茶通常可劃分為四個代表時代:一、號級時代;二、印級時代;三、七子餅時代;四、中生代(百花齊放)時代。號級時代是指清朝至民國時期私人商號生產的普洱茶,較為著名的有:車順號、宋聘號(紅票、藍票)、福元昌號、雙獅同慶號,以及同昌號等,其中被譽為「瑞貢天朝」的車順號現存於世不足七片,市價估計更是十倍於紅印。而號級普洱茶屬於普洱圓茶,是普洱茶最早,也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形制。據說最早始於清朝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並在乾隆初年由開設在易武的同興號與同慶號首度推出。印級時代通常指解放前至六十年代左右的普洱茶,知名的有紅印、無紙紅印、紅印鐵餅、藍印、藍鐵餅、綠印以及黃印等。而到了七子餅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就為雪印、八五八二、七五四二等茶系。中生代是指,在九十年代中末期後,普洱茶生產由原本的茶廠專營開放後,各種私人茶商定制百花齊放的時代,這個時期生產的普洱茶一改之前七子餅採用台地茶的局面,採用古樹茶作為茶菁,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九六紫大益、九七老樹圓茶、九九綠大樹及九九易昌號等。
紅印普洱圓茶,屬於印級普洱茶中的翹楚。據相關資料顯示,是採用四十年的原料並於一九五二年左右生產,是最早的一批有紙包裝的普洱茶。紙質選取了手工毛邊棉紙或長纖維紙質,所有字體均為繁體字,包裝中間以八個中字排成圓形,中心圍住一個紅色「茶」字樣,故俗稱「紅印」;其印刷風格為手工硃砂拓版印刷,包裝採用單一紅色印刷。中茶公司歷年來所製造的茶品,一般都印有八中茶標誌,但只有紅印普洱圓茶和紅印雲南沱茶的外包裝紙上,其茶字是紅色的。這片具有劃時代、新中國色彩的普洱茶餅,紙包裝用字通紅,喜慶而富貴;加上採用勐海產區頂級茶菁精製,加重萌芽的用量,科學嚴謹的芽葉配比、壓製、發酵方法,保證了印級古董茶餅擁有豐富細膩的口感;半世紀後,整片紅印依舊呈現驚人的生命力,所以「紅印」之名不脛而走,簇擁者無數。
紅印古董圓茶,如果再細分還可以分為初期的甲級紅印寶藍版、甲級紅印深藍版、甲級紅印修正版及甲級紅印普通版。接下來是早期的紅印,包括一點紅紅印和大字紅印,中期紅印包括中字紅印和細字紅印,後期則是超細字版紅印。本文談到的拍品即屬後期超細字版紅印。
挑選與鑑別紅印的參考要點
由於紅印存世數量有限,口感極佳,茶品穩定,是品茶或藏家追求首選,加上普洱茶為消耗品,喝少見少,所以價格一路飈升,由八十年代末的幾百元一片,至二千年初的上萬,乃至今日的數十萬,這些均見證了紅印本身的價值和潛力,展望未來,筆者認為仍有較高的升值空間。
在了解了紅印古董茶的歷史和品種後,許多新手會發現無從下手。特別是印級茶通常只有一張外紙包裝,其包裝上也並無顯示生產日期、產地及原料等資訊,大大增加了鑑真辨偽的難度。那麼,如此具備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的紅印古董茶應該如何挑選、鑑別真偽呢?筆者在此介紹幾種方法供紅印古董茶愛好者參考:首先,建議購買未開封過的茶餅且餅形略圓為佳。在挑選時,仔細觀察茶餅背面毛邊棉紙的折痕是否為出產裝;歷經半世紀以上存放的古董茶餅,其折痕是否有人為拆封、重裝,是比較容易看出的。另外如茶葉包裝紙有蟲蛀痕迹,則需留意一下蛀痕位置是否上下重疊一致,這也是簡單肉眼可鑑別的方法。
其次,盡量選擇存放適宜,品相良好的茶餅。儘管對乾、濕倉的爭論業界尚未有定論;筆者亦不否認,濕倉環境有時在藏茶的醇化過程中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一餅較乾倉或自然倉環境下存放的古董茶通常擁有較良好的品相和辨識度,透過棉紙近聞便有蘭香或野生樟香味,氣韻乾淨而足;而濕倉環境如果保存不當往往會出現些許霉味或雜味,增加辨別難度。
再者,建議盡量選擇餅面內飛內藏的茶餅。因循舊制,印級圓茶內附有近方形的內飛;而使用古老壓模製造的臍臼圓形餅茶,常常會出現內飛完全埋在茶餅中央的情况。如果一塊茶餅的製作工藝古拙並內飛深埋,出現偽品或人為後加內飛的機率就小了很多。
另外,還應該注意一下印級普洱茶的茶葉、茶芽特徵。在古董紅印圓茶生產的年代,茶樹茶菁被採摘、破壞的次數較少;故餅身茶葉條索較粗壯飽滿、養分充沛、烏潤有光,整片茶面感覺活力生動,以上特徵均非現代品可比。
茶氣強勁 舌底鳴泉
最後,如有幸選購到一餅品相良好的紅印圓茶並與三五知己或高人共品,才算是真正體味到紅印價值不菲、令人趨之若鶩的原因。冲泡紅印古董茶餅,開茶時就有淡淡樟香配些許藥香,若是保存良好,乾淨的氣息中會透出股陳年梅子香。之後的湯色逐漸濃郁起來,由開茶的淺栗色轉為亮麗的紅栗色,但茶湯依舊透澈,是其他陳年普洱茶所不具備的。茶湯之後持續栗紅透亮,無一絲渾濁;茶湯的梅樟香交織,藥香隱約其中;茶水醇厚馥郁、生津極致、喉韻持久;其滋味可謂是純郁、芳香,茶氣強勁,令人舌底鳴泉,回味無窮。紅印古董茶極耐冲泡,二十泡後依舊有頂級印級茶的餘韻,其水更顯甘甜,雖已陳放近五十年,葉底依舊具活性和厚度,工藝及水準可見一斑。品飲紅印的享受在於其每泡的變化、轉折都十分精彩,令人叫絕,這裏不一一贅述。有的人珍惜紅印,束之高閣而不輕易碰固然有其道理,但未嘗過紅印滋味,談不上真懂紅印,更對下次選購無所裨益,反而浪費了紅印的價值,扭曲了學茶、品茶的真諦。
(本文圖片皆由作者提供。作者是香港茶葉收藏研究愛好者,自由撰稿人。)
特約主編﹕潘耀明
責任編輯﹕張志豪
編輯﹕屈曉彤
文﹕周子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月,一片五十年代紅印普洱圓茶,在香港仕宏拍賣有限公司的秋季拍賣會上,經過多番激烈的競投,最終以六十九萬港元成交。該茶重量約三百三十三克,以正常一泡茶十二克計算,僅夠泡二十八次而已;即每泡約需二萬五千港元,堪稱天價之飲。拍賣會資料顯示,該片古董茶是藏品主人約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從香港一家國貨公司購得。茶餅包裝上,當年的價格標籤依舊可見,記錄着當時這片茶的售價——四百五十港元。然而時隔約三十年,此片茶餅已升值逾一千五百倍。
一片紅印普洱升值千五倍
綜觀當今收藏界,此茶餅的升值幅度已遠遠超越各種藝術投資產品,包括日趨天價的瓷器、字畫;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房地產、股票等投資更是相形見絀。八十年代末期幾項具有代表性的投資案例,在此亦可以作為參考:一九八八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了一套齊白石的花果四條屏,落槌價為一百八十萬港元,如今該套作品估價約為六千萬港元,升值約三十二倍;八十年代末期,太古城一個中型單位每平方呎約為一千二百港元,現在類似的單位最新市價約一萬四千港元一平方呎,升值約十一倍;再者,以香港人喜好的匯豐股票為例,根據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一九八七年三月的數據,當時的一股最高點股價約為七點八三港元,在經過一九九一年的四合一及一九九九年的一拆三之後,到截稿時匯豐股價為每股六十二港元,相較當年,升值約七倍。
這些數據顯示,八十年代至今,多數投資產品的回報率多則三十二倍,少不過七倍,但一片小小的普洱圓茶升幅卻逾一千五百倍,其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可謂驚人。究竟這紅印古董茶有何過人之處呢?
普洱茶的四個代表時代
先從普洱茶歷史說起。普洱茶通常可劃分為四個代表時代:一、號級時代;二、印級時代;三、七子餅時代;四、中生代(百花齊放)時代。號級時代是指清朝至民國時期私人商號生產的普洱茶,較為著名的有:車順號、宋聘號(紅票、藍票)、福元昌號、雙獅同慶號,以及同昌號等,其中被譽為「瑞貢天朝」的車順號現存於世不足七片,市價估計更是十倍於紅印。而號級普洱茶屬於普洱圓茶,是普洱茶最早,也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形制。據說最早始於清朝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並在乾隆初年由開設在易武的同興號與同慶號首度推出。印級時代通常指解放前至六十年代左右的普洱茶,知名的有紅印、無紙紅印、紅印鐵餅、藍印、藍鐵餅、綠印以及黃印等。而到了七子餅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就為雪印、八五八二、七五四二等茶系。中生代是指,在九十年代中末期後,普洱茶生產由原本的茶廠專營開放後,各種私人茶商定制百花齊放的時代,這個時期生產的普洱茶一改之前七子餅採用台地茶的局面,採用古樹茶作為茶菁,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九六紫大益、九七老樹圓茶、九九綠大樹及九九易昌號等。
紅印普洱圓茶,屬於印級普洱茶中的翹楚。據相關資料顯示,是採用四十年的原料並於一九五二年左右生產,是最早的一批有紙包裝的普洱茶。紙質選取了手工毛邊棉紙或長纖維紙質,所有字體均為繁體字,包裝中間以八個中字排成圓形,中心圍住一個紅色「茶」字樣,故俗稱「紅印」;其印刷風格為手工硃砂拓版印刷,包裝採用單一紅色印刷。中茶公司歷年來所製造的茶品,一般都印有八中茶標誌,但只有紅印普洱圓茶和紅印雲南沱茶的外包裝紙上,其茶字是紅色的。這片具有劃時代、新中國色彩的普洱茶餅,紙包裝用字通紅,喜慶而富貴;加上採用勐海產區頂級茶菁精製,加重萌芽的用量,科學嚴謹的芽葉配比、壓製、發酵方法,保證了印級古董茶餅擁有豐富細膩的口感;半世紀後,整片紅印依舊呈現驚人的生命力,所以「紅印」之名不脛而走,簇擁者無數。
紅印古董圓茶,如果再細分還可以分為初期的甲級紅印寶藍版、甲級紅印深藍版、甲級紅印修正版及甲級紅印普通版。接下來是早期的紅印,包括一點紅紅印和大字紅印,中期紅印包括中字紅印和細字紅印,後期則是超細字版紅印。本文談到的拍品即屬後期超細字版紅印。
挑選與鑑別紅印的參考要點
由於紅印存世數量有限,口感極佳,茶品穩定,是品茶或藏家追求首選,加上普洱茶為消耗品,喝少見少,所以價格一路飈升,由八十年代末的幾百元一片,至二千年初的上萬,乃至今日的數十萬,這些均見證了紅印本身的價值和潛力,展望未來,筆者認為仍有較高的升值空間。
在了解了紅印古董茶的歷史和品種後,許多新手會發現無從下手。特別是印級茶通常只有一張外紙包裝,其包裝上也並無顯示生產日期、產地及原料等資訊,大大增加了鑑真辨偽的難度。那麼,如此具備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的紅印古董茶應該如何挑選、鑑別真偽呢?筆者在此介紹幾種方法供紅印古董茶愛好者參考:首先,建議購買未開封過的茶餅且餅形略圓為佳。在挑選時,仔細觀察茶餅背面毛邊棉紙的折痕是否為出產裝;歷經半世紀以上存放的古董茶餅,其折痕是否有人為拆封、重裝,是比較容易看出的。另外如茶葉包裝紙有蟲蛀痕迹,則需留意一下蛀痕位置是否上下重疊一致,這也是簡單肉眼可鑑別的方法。
其次,盡量選擇存放適宜,品相良好的茶餅。儘管對乾、濕倉的爭論業界尚未有定論;筆者亦不否認,濕倉環境有時在藏茶的醇化過程中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一餅較乾倉或自然倉環境下存放的古董茶通常擁有較良好的品相和辨識度,透過棉紙近聞便有蘭香或野生樟香味,氣韻乾淨而足;而濕倉環境如果保存不當往往會出現些許霉味或雜味,增加辨別難度。
再者,建議盡量選擇餅面內飛內藏的茶餅。因循舊制,印級圓茶內附有近方形的內飛;而使用古老壓模製造的臍臼圓形餅茶,常常會出現內飛完全埋在茶餅中央的情况。如果一塊茶餅的製作工藝古拙並內飛深埋,出現偽品或人為後加內飛的機率就小了很多。
另外,還應該注意一下印級普洱茶的茶葉、茶芽特徵。在古董紅印圓茶生產的年代,茶樹茶菁被採摘、破壞的次數較少;故餅身茶葉條索較粗壯飽滿、養分充沛、烏潤有光,整片茶面感覺活力生動,以上特徵均非現代品可比。
茶氣強勁 舌底鳴泉
最後,如有幸選購到一餅品相良好的紅印圓茶並與三五知己或高人共品,才算是真正體味到紅印價值不菲、令人趨之若鶩的原因。冲泡紅印古董茶餅,開茶時就有淡淡樟香配些許藥香,若是保存良好,乾淨的氣息中會透出股陳年梅子香。之後的湯色逐漸濃郁起來,由開茶的淺栗色轉為亮麗的紅栗色,但茶湯依舊透澈,是其他陳年普洱茶所不具備的。茶湯之後持續栗紅透亮,無一絲渾濁;茶湯的梅樟香交織,藥香隱約其中;茶水醇厚馥郁、生津極致、喉韻持久;其滋味可謂是純郁、芳香,茶氣強勁,令人舌底鳴泉,回味無窮。紅印古董茶極耐冲泡,二十泡後依舊有頂級印級茶的餘韻,其水更顯甘甜,雖已陳放近五十年,葉底依舊具活性和厚度,工藝及水準可見一斑。品飲紅印的享受在於其每泡的變化、轉折都十分精彩,令人叫絕,這裏不一一贅述。有的人珍惜紅印,束之高閣而不輕易碰固然有其道理,但未嘗過紅印滋味,談不上真懂紅印,更對下次選購無所裨益,反而浪費了紅印的價值,扭曲了學茶、品茶的真諦。
(本文圖片皆由作者提供。作者是香港茶葉收藏研究愛好者,自由撰稿人。)
特約主編﹕潘耀明
責任編輯﹕張志豪
編輯﹕屈曉彤
文﹕周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