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東:Su-35戰機談判玄機——為何中國願妥協?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3日 06:35
2016年01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文(〈Su-35戰機談判玄機——軍用標準的問題〉,刊1月9日《明報》)說到在引進Su-35戰機的談判過程中,中俄雙方誰先作出讓步仍未知曉,但卻可以分析出來。從之前俄方的底線是必須先出口飛機,再共同合作改進,而不接受中方提議,先改進掛架和軟件,使其能適應中國武器,再出口飛機觀之,其實大家都沒有錯。


然而要知道當今最先進戰機,已進步到火(力控制)、飛(行控制)、推(力控制)一體化,Su-35雖然是俄國規格「4代++」即所謂4.75代,未達到美俄標準5代(中國是4代),但也實現了「飛」、「推」與部分火控系統一體化。故此修改武器掛架和接口在外行看來似是小菜一碟,但卻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重編軟件而變成十分繁瑣的大事,比舊式戰機要複雜得多。正因為改進電腦軟硬件要比前複雜,所以修改軟件後要重新進行適應性試飛,這就等於要為中方重新打造一種獨一無二的中國專用版Su-35,而並非單純的貨架出口型了。不過這是需要額外時間的,對生產流程與成本效益、對國內外市場後續影響等,都必須重新評估了。


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開始俄國與西方鬧翻,經濟持續低迷,令空軍宣布減持新一代T-50隱形戰機,由第一批48架即兩個團,削減至12架即半個團,相反將會購入另兩個團48架Su-35S。另外當時印尼與俄國談判也進入尾聲,即將簽約購買該機,且沒有提出與中國同樣剛性要求的背景下,要額外為中方增加工作量,打亂原來生產程序的話,就表示中國不大可能在去年內簽約。而在生產線飽和要重新排隊之後,中國很可能要等到2020年之後,才可以得到首批Su-35。


然而不可不知,按目前良好試飛進度,更先進的國產殲-20隱形戰機,首批預備量產型最快明年即可交付。而性能大躍進的殲-11D,應該也不用拖到2020年已可服役了。到時候引進Su-35填補戰鬥力空隙,吸收俄方技術用於發展新戰機的必要性,已幾乎蕩然無存了。


所以從這種種迹象分析,這次談判能取得成功,看來還是因為中方比較急,因此而先作出妥協,即接受俄方建議,先交貨後改進,才有這次雙贏之局。再換一個角度,從成交金額20億美元分析,可以知道單機成本約8333萬美元,與俄軍國內型目前單價約6300萬美元比較,再考慮中國訂購數量只有24架,其實已經是合理價格。故此亦不太可能是按中方要求,先修改再交機的結果。


新Su-35威力僅次隱形戰機 引美日關注

至於中國的Su-35出口型真正型號,已毫無疑問沿用25年前轟動全球的Su-27SK,稱之為Su-35SK。「S」是量產型的意思,「K」則是出口外銷型的意思。按兩國軍貿習慣,將繼續由俄方戰略合作伙伴,人民解放軍的老朋友,阿穆爾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為中國生產。最後外行人士必須注意一點,今天的(新)Su-35與1988年首飛,1992年首次公開亮相的(舊)Su-35猫u-27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