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交所力倡新股通債市通 擬建第三板 引入同股不同權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2日 21:35
2016年01月22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昨日公布今後三年戰略規劃,目標是隨着中國與全球市場加速融合,港交所將以此作為發展重心,在股票、商品及固定收益與貨幣共三大資產類別方面,加強與內地的連接,包括計劃推行「新股通」、「債券通」及「商品通」等,另外亦擬在港增設第三板,有望引入「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上市。市場認為,不擔心內地市場的波動會影響本港市場,但有需要同時吸外國資金,以取得平衡。


明報記者 徐寶文、武君

據港交所最新一份三年戰略規劃(見表)顯示,因應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加速融合。股票方面除繼續優化「滬港通」及推出「深港通」外,港交所亦計劃推出「新股通」,將兩地的新股市場連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基於「滬港通」的技術,「新股通」沒有交易上的障礙,但如何將股份送達投資者,以及兩地監管層面的分野,則是「新股通」要考慮的問題。


新股通須顧及兩地監管不同

對於「新股通」引入內地散戶,會否加劇本港新股市場的投機氣氛,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稱,市場擴容不會是單方面,展望吸引內地投資者的同時亦會吸引國際基金進入本港,可起平衡作用。


商品方面,除豐富LME及期交所的產品種類外,港交所亦計劃與內地進行「商品通」,藉此將內地龐大的商品期貨市場帶到國際,反之亦然。至於固定收益與貨幣方面,一方面將繼續擴大人民幣產品,另一方面亦有意與推出適合機構投資者的「債券通」。


學者質疑商品通債券通成效

不過有學者質疑「商品通」及「債券通」的實際成效。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表示,「商品通」的難處在於內地商品交易所分散,成交疏落,而黃金等商品交易亦會受到外匯管制影響,和香港的自由市場可能有矛盾,要考慮如何平衡;而由於債券場內交易很少,故「債券通」若只連接場內市場並無意義,還應研究銀行同業間的債券市場。


另外,港交所亦計劃在港建立第三板,以應付逐漸上升的新經濟板塊公司之上市需求,尤其是科網公司。李小加表示,若經檢討後認為創業板運行得宜,且定位正確,建立第三板或許是一個解決方案。被問到會否將「同股不股權」架構引入至第三板中,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他強調,該架構並非推行第三板的主因,故在現階段談論這議題仍言之尚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