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正當財經界猜測中國去年能否保住7%增長之際,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2015年GDP同比上年增長6.9%,雖未達7%,但僅差0.1個百分點。大陸經濟數據向來含不少水份,連總理李克強也認為不能盡信,而偏偏就在「保七」問題上,6.9%的增幅——未足7但僅差少少,實在令人產生太多揣測,太多懷疑!
最直接的疑問,是6.9%增幅是不是假的?
質疑的機構不少,例如《華爾街日報》。《華日》指大陸第三季進出口雙雙下跌,工業增加值比預期要差,工廠出廠價連續43個月下降,6.9% 憑什麼得來?
日本《日經新聞》則表示,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利用大陸的鐵路貨物運輸量、發電量和銀行貸款增速作指標推算,大陸官方公布增長為7%的第二季數字,其實應該只有5%。
國有銀行透明度低 壞帳沒被計算
研究機構INVNT/IP 的所長Evan Anderson接受英國BBC訪問時稱,中國政府掌握四大國有銀行,而銀行的資產質素透明度極低,銀行持有的地方政府債券可能根本沒有資產在背後支持,卻被用作投資政府項目(例如基建),然後再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壞帳;安德森估計這些壞帳多達3萬億美元,在GDP的統計內,並沒有計算這些壞帳。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記者會上回應了增長數字真假的問題。他說,大陸的統計數據核算方法與國際接軌,機制有保障,《統計法》對數據造假有明確的懲處規定。然而縱使堅決否認,但在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市場,政府可以操控不同範疇的數據,令造假的「空間」極大。另一方面,經濟數據是外界觀測中國實力的重要指標,數據太過不堪,會影響國外投資者和老百姓的信心;由於茲事體大,令外界偏向相信中國政府有強烈誘因要「按摩」數據,營造一個中國仍處高增長階段的神話。
各方質疑數據 反映對中國信心不足
中國大陸可能面臨衰退的話題早在2014年就開始,當年GDP增幅仍然強勁,但外界卻愈來愈懷疑。結果,境外機構紛紛自訂標準,例如採用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作指標,或花旗銀行自製李克強指數,以25%鐵路貨運量、40%用電量、35%銀行信貸作為權重分佈,計算大陸的經濟表現。不管用什麼方法,質疑內地增長數據的背後,是懷疑中國的經濟狀况可能遠比實際情况為差,換言之,是對中國目前的狀况信心不足。
[陳景祥 齊物論]
最直接的疑問,是6.9%增幅是不是假的?
質疑的機構不少,例如《華爾街日報》。《華日》指大陸第三季進出口雙雙下跌,工業增加值比預期要差,工廠出廠價連續43個月下降,6.9% 憑什麼得來?
日本《日經新聞》則表示,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利用大陸的鐵路貨物運輸量、發電量和銀行貸款增速作指標推算,大陸官方公布增長為7%的第二季數字,其實應該只有5%。
國有銀行透明度低 壞帳沒被計算
研究機構INVNT/IP 的所長Evan Anderson接受英國BBC訪問時稱,中國政府掌握四大國有銀行,而銀行的資產質素透明度極低,銀行持有的地方政府債券可能根本沒有資產在背後支持,卻被用作投資政府項目(例如基建),然後再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壞帳;安德森估計這些壞帳多達3萬億美元,在GDP的統計內,並沒有計算這些壞帳。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記者會上回應了增長數字真假的問題。他說,大陸的統計數據核算方法與國際接軌,機制有保障,《統計法》對數據造假有明確的懲處規定。然而縱使堅決否認,但在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市場,政府可以操控不同範疇的數據,令造假的「空間」極大。另一方面,經濟數據是外界觀測中國實力的重要指標,數據太過不堪,會影響國外投資者和老百姓的信心;由於茲事體大,令外界偏向相信中國政府有強烈誘因要「按摩」數據,營造一個中國仍處高增長階段的神話。
各方質疑數據 反映對中國信心不足
中國大陸可能面臨衰退的話題早在2014年就開始,當年GDP增幅仍然強勁,但外界卻愈來愈懷疑。結果,境外機構紛紛自訂標準,例如採用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作指標,或花旗銀行自製李克強指數,以25%鐵路貨運量、40%用電量、35%銀行信貸作為權重分佈,計算大陸的經濟表現。不管用什麼方法,質疑內地增長數據的背後,是懷疑中國的經濟狀况可能遠比實際情况為差,換言之,是對中國目前的狀况信心不足。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