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美婷:博懵教育之必要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21日 06:35
2016年01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蔡英文登上華文世界第一位女總統的前4天,聲稱全港唯一一間博雅教育學府,嶺南大學,卻悄悄地經歷了一次民主的扼殺。1月12日,嶺南大學校董會召開會議,其中談及設立專責小組,重新審視特首必然校監制及校董會組成方法,然而在400名校友聯署登報反對,及過百名教職員的倒彩聲之下,校方依然故我,否定成立專責小組處理校董會組成問題,堅持特首出任必然校監制,並繼續委任何君堯、陳曼琪等親建制派出任校董。校方如此拂逆民意,任由政治干預大學自主,令人感到香港的民主之路更加遙遙無期。


否決民選校董會 嶺大一意孤行

博雅教育即是全人教育,單從嶺大官網及課程設計來看,校方看似鼓勵學生培養品德,憑一己之力盡公民責任。根據嶺大官網中對博雅教育的追求,「旨在建立學生的公民意識,並培育他們的知識、技能及洞察力」,校方更在2012年之後設立「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和「認識道德」的新課程作為必修科目。然而近幾個月來學校的所作所為,校長出警告信恐嚇教職員,扼殺言論及學術自由,梁振英委任親信做校董,未入主學校已明言要解散學生會,更「貓哭老鼠假慈悲」的聲稱,否決校董會的民主選舉是為了避免政治入侵大學校園。校方的決定如此一意孤行,說穿了就是一衆建制派人士賊喊捉賊,用更強硬的手段將政治帶入校園,箝制學術自由,窒礙學生的全人發展。「其身不正,何以正人」,校方如此知行不合一,其口中所強調的博雅教育何以服眾?


博雅教育的終極目標

嶺大前任校長陳坤耀於2014年接受傳媒訪問時,曾言及博雅教育的精粹,是在於教與學的方式,在執行層面上,強調校方、老師及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已提倡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 education),有追求心靈與思想自由的意思;直到中世紀,博雅教育更是以參與公民活動為本,積極追求真理、思考、表達能力為教育最終的目標。因此當時,公開辯論是很常見的學習模式。可見不論什麼時代、何種空間,博雅教育的終極目標並不在於追求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更是培育學生道德判斷力及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可是,從2013年嶺大空降「梁粉」校長到2015年空降親建制派校董的事件可見,校方拒絕以一種博雅教育的形式與學生相處。對於選校長或選校董,校董會從未積極提出,甚至舉辦公開論壇與學生、教職員作深入、成熟的討論。當所有意見落空,2015年10月中,嶺大學生會透過圍堵校董會迫使校方表態,校董會主席歐陽伯權在學生強烈要求下,才消極回應,希望學生相信自己,並承諾成立專責小組處理;2015年11月,過千名學生以公投形式,表達對現行校董會組成機制的不滿,如此民意,在嶺大史上首見,可謂清晰不過;然而上周二校方會議過後,校董又反口推搪說學校資源緊絀,必須否決專責小組的成立。試問一個拒絕跟校內人士溝通,出爾反爾、欠缺基本誠信的校董,一個在反對聲不絕於耳底,繼續一意孤行追求不公不義的校董會組成方案的校董,怎能帶領嶺大追求真正的博雅教育?


校董職業道德缺失 成反面教材

剛過去的一年,嶺大獲美國《福布斯》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的學府,校方形容,嶺大可望成為「普遍得到國際間的認同、享譽國際的博雅教育學府」,然而這些榮耀,都是前任校長、師生多年共同努力打拼之後的成果。自2013年鄭國漢獲委任為嶺大校長後,嶺大博雅教育便荒腔走板,單看這短短3個月內發生的醜聞,大學校董會被染紅、出言恐嚇教職員言行、資深副校長涉抄襲論文及校董疑辦製造假學歷工廠、偽造畢業證書等等的醜聞,在世人眼中,校董種種職業道德的缺失,只能成為教學的反面教材。所謂享譽國際,亦只能成為教育界的笑話。今天校方經營大學的模式,以博雅教育完全相反的姿態,突顯出真正的全人教育在今天香港教育制度如此鬱悶的低氣壓底下,是如何嚴重的被扭曲、偷換概念甚至被抽空。


作者是嶺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