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大陸台灣關係在過去8年能夠風平浪靜,主要得力於經貿關係的發展。兩岸合作起步點是2005年4月前總書記胡錦濤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會面,雙方發表《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提出「促進海峽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到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隨即提出希望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框架協議》),同年底,胡錦濤即表態,表示《框架協議》可以簽署。2010年6月,海協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框架協議》,9月正式實施。自此之後,兩岸經貿關係即出現了重大突破。
2011年1月,大陸台灣進出口貿易額為1600.3億美元,同比上升10.1%。2012年,該數字為1689.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5.6%。2013年為1972.8億美元,較上一年增16.7%。除了貿易額節節上升,兩岸還簽署了「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合作的範圍不斷擴大。
兩岸經貿近兩年停滯不前
轉折點在2013年出現。當年兩岸貿易額仍在增長,大陸商務部估計可以突破2000億美元,然而實際結果是貿易額雖然仍在增長,但大陸批准台商投資項目,和實際使用台資金額均出現下降,疲態初現。逆轉的原因,是大陸在2012年下半年起經濟也開始放緩,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工資成本持續上漲,令大陸的台商倍感壓力,開始盤算另謀出路。在大陸內部,也開始出現反彈,認為大陸對台「讓利模式」給予台灣好處太多,台灣對大陸貿易錄得巨額順差,但反映在政治上,台灣對兩岸統一的態度並沒有改善,換言之,以經貿促政治的如意算盤打不響。
與此同時,當《框架協議》擴大到「兩岸投資保護」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時,台灣民意開始抗拒,認為台灣過度依賴大陸,兩岸經貿不能惠及普羅民眾,結果在2014年3月爆發「太陽花學運」,兩岸經貿從蓬勃發展陷入停滯不前的局面。
現在民進黨勝出重掌執政權,跟大陸的經貿關係可能無法修復,最可能出現的,是美國和日本聯手「協助」台灣加入由華府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利用一個不受北京影響的自由貿易體拓展經貿。台灣經濟很難完全擺脫大陸,但TPP提供了另一平台,足可以令民進黨抗衡大陸收緊兩岸經貿往來的威脅。
[陳景祥 齊物論]
到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隨即提出希望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框架協議》),同年底,胡錦濤即表態,表示《框架協議》可以簽署。2010年6月,海協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框架協議》,9月正式實施。自此之後,兩岸經貿關係即出現了重大突破。
2011年1月,大陸台灣進出口貿易額為1600.3億美元,同比上升10.1%。2012年,該數字為1689.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5.6%。2013年為1972.8億美元,較上一年增16.7%。除了貿易額節節上升,兩岸還簽署了「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合作的範圍不斷擴大。
兩岸經貿近兩年停滯不前
轉折點在2013年出現。當年兩岸貿易額仍在增長,大陸商務部估計可以突破2000億美元,然而實際結果是貿易額雖然仍在增長,但大陸批准台商投資項目,和實際使用台資金額均出現下降,疲態初現。逆轉的原因,是大陸在2012年下半年起經濟也開始放緩,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工資成本持續上漲,令大陸的台商倍感壓力,開始盤算另謀出路。在大陸內部,也開始出現反彈,認為大陸對台「讓利模式」給予台灣好處太多,台灣對大陸貿易錄得巨額順差,但反映在政治上,台灣對兩岸統一的態度並沒有改善,換言之,以經貿促政治的如意算盤打不響。
與此同時,當《框架協議》擴大到「兩岸投資保護」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時,台灣民意開始抗拒,認為台灣過度依賴大陸,兩岸經貿不能惠及普羅民眾,結果在2014年3月爆發「太陽花學運」,兩岸經貿從蓬勃發展陷入停滯不前的局面。
現在民進黨勝出重掌執政權,跟大陸的經貿關係可能無法修復,最可能出現的,是美國和日本聯手「協助」台灣加入由華府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利用一個不受北京影響的自由貿易體拓展經貿。台灣經濟很難完全擺脫大陸,但TPP提供了另一平台,足可以令民進黨抗衡大陸收緊兩岸經貿往來的威脅。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