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瑋康:信心危機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9日 06:35
2016年01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自從銅鑼灣書店其中一負責人李波,在香港疑被國內執法機構人員帶走後,社會大部分人人心惶惶。相比該書店另外4位職員及負責人失蹤,李波一事已觸動香港大部分人的神經。因為另外4人失蹤畢竟在外地,而李波一事卻在香港發生。眾所周知,他們失蹤的原因,疑與出版所謂中共高層秘聞有莫大關係。但一向保障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的香港,竟然會發生中國執法人員跨境拉人,其實已顯示,《基本法》列出的基本權利,可以隨時按「國情需要」而受剝奪。香港市民自然人人自危。


港府表現 使港人感無助

同樣,香港政府的表現也使港人感覺無助。綜觀事發後政府的表現,起初反應非常冷淡。經過網上媒體、新聞媒體報道後,政府的反應才稍為積極。但這種積極都僅限表示會與國內執法機構聯繫,政府並不保證一定能營救李波回港。立法會某些議員對於這件事的回應,也令人啼笑皆非。有偷渡回大陸召妓論,有出入境非本地法律論;更有甚者,認為李波可能觸犯中國法律,於是公安便可隨便跨境執法,不用理會香港法律。


這件事所引發的民間反應,除了批評、遊行抗議、各式各樣BNO護照續換資料外,還有如何取消自己的中國公民身分,免得「首先成為中國公民」。這些資料在網上廣傳;也有人進一步提出,如果特區護照失效,BNO便是最後的身分證明等等。與過往傳閱BNO護照資料比較,今次的問題嚴重得多。因為過往都是香港人關心旅行遇到意外,發出護照國及其大使館能否提供足夠支援。但今次關心的,卻是如何取消中國公民身分、BNO能否在香港保護持有人的人生自由、自身安危。


出現這種反應,其實就是信心危機。以往的信心危機大致都是食物安全、食水安全等,但今次很明顯是指向基礎問題,也即一國兩制的運作保證。由跨境執法到香港政府反應,明眼人都看到,中國政府違反基本法。更令人失望的是,香港政府不見得有捍衛基本法。最近幾年政府所有涉及與中國的政策,變本加厲只考慮是否有利中國政府,已不太為港人設想。雖然兩地的政府經常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切實執行一國兩制」……但誰都知道,這些口號是否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到今次疑跨境執法人口失蹤之事,香港政府無力保衛香港的核心價值、基礎制度,整個客觀形勢已令香港人看得非常清楚。當一國兩制已成為可有可無,隨時消失,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會擔心,特區護照的有效期還有多久?


中國應約束「體現主權」想法

如果讀者不善忘,香港之前也有一次重大的信心危機,就是香港1997年後的前途問題。當時香港很多人都既不相信中共那套政治作風,也不相信這套政治作風不影響香港實際運作。這套作風就是體現主權。這個所謂「體現主權」,自然不是指中國政府在香港基本法地位、駐軍、外交等層面;而是指政治制度以外,香港各具體層面運作的「管治」。大概中國政府的高層認為,如果不管治香港,如何體現主權?於是大批港人移民。有見及此,當時中國政府便許下很多承諾,例如「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甚至很快便有普選。經過十年八載,中國政府嘗試約束這種想法,它在港人心中的形象確有改善,信心危機也已成過去。香港人也欣然接受回歸。


但到了今時今日,一切打回原形,種種承諾非但沒有實現,而且這種「體現主權」想法又在香港不同層面出現。高度自治已成空話,香港又陷入另一次信心危機。長遠來說,香港對中國的外交、經濟仍有很大幫助。取消一國兩制,形同自斷右臂。所以如果中國政府尚能理智一點,是應該約束自身「體現主權」的想法,而不是老是埋怨人心未回歸。


作者是旅德學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