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首隻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於1999年在香港上市(該ETF為追蹤恒生指數的盈富基金)至今超過16年,普遍投資者對ETF的認識已增加不少。根據香港交易所於2014年所作的投資者調查顯示,約有30%的一般股票投資者有參與ETF的買賣,高於2007年調查時的22%。
除了追蹤市埸主要指數的ETF外,近年在歐美發展快速的ETF為追蹤「Smart Beta指數」一族的產品。據報道,此類型ETF的資產管理規模達2500億美元,單在2015年的淨資金流入便超過530億美元。
究竟什麼是Smart Beta指數?為何這些Smart Beta指數ETF受到歡迎並增長迅速?今天在這裏簡單談談該指數概念,以後再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Smart Beta指數及它們快速增長的原因。
種類繁多 迎合各種需要
Beta在投資界一般代表整體市場表現,在香港通常是指「恒生指數」的升跌。顧名思義,Smart Beta代表的是比市場更「聰明」一些,即期望能達至優於市場表現的一種概念。方法是在被動管理(即指數追蹤)中,加進主動管理或對冲策略,並系統地在指數構成及調整過程中反映出來,達到與市場有不同表現且期望能優於大市表現。
由於這些「策略」甚多,因此便出現大量的Smart Beta指數,不同的投資者可根據個人的投資取向和對風險的承受程度作出選擇。較常見的Smart Beta指數(或策略)包括等權重(即所有成分股不論大小在指數中的比重均相同),風險限制(當市場波幅大於一定水平後,指數內會加進現金或債券以減低風險),和高股息策略(挑選高股息或持續多年增加派息的公司為成分股)等。
附表是一些與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相關的一部分Smart Beta指數的表現供大家參考。下次再詳細討論。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董事兼總經理
[關永盛 指數縱橫]
除了追蹤市埸主要指數的ETF外,近年在歐美發展快速的ETF為追蹤「Smart Beta指數」一族的產品。據報道,此類型ETF的資產管理規模達2500億美元,單在2015年的淨資金流入便超過530億美元。
究竟什麼是Smart Beta指數?為何這些Smart Beta指數ETF受到歡迎並增長迅速?今天在這裏簡單談談該指數概念,以後再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Smart Beta指數及它們快速增長的原因。
種類繁多 迎合各種需要
Beta在投資界一般代表整體市場表現,在香港通常是指「恒生指數」的升跌。顧名思義,Smart Beta代表的是比市場更「聰明」一些,即期望能達至優於市場表現的一種概念。方法是在被動管理(即指數追蹤)中,加進主動管理或對冲策略,並系統地在指數構成及調整過程中反映出來,達到與市場有不同表現且期望能優於大市表現。
由於這些「策略」甚多,因此便出現大量的Smart Beta指數,不同的投資者可根據個人的投資取向和對風險的承受程度作出選擇。較常見的Smart Beta指數(或策略)包括等權重(即所有成分股不論大小在指數中的比重均相同),風險限制(當市場波幅大於一定水平後,指數內會加進現金或債券以減低風險),和高股息策略(挑選高股息或持續多年增加派息的公司為成分股)等。
附表是一些與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相關的一部分Smart Beta指數的表現供大家參考。下次再詳細討論。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董事兼總經理
[關永盛 指數縱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