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話說﹕普通話學中文比較好?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9日 06:35
2016年01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做過教育統籌委員會阿頭嘅「阿松」梁錦松,之前喺一個教育主題講座中話﹕「點解中文唔係用普通話呢,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㗎嘛,如果用普通話教中文嘅話,可能寫作方面好好多。」呢番言論引起社交網頁又一次洗版,個個起勢表態撐用廣東話學中文。Mama就由細到大都係用廣東話學中文,到出來做嘢,先去上普通話堂自我增值,所以真係唔知,究竟用普通話學中文係咪真係咁好?


咁多人討論,Mama就同聖保羅書院中文科主任顏加興傾過。首先,顏老師一嚟就指出呢個言論上嘅邏輯謬誤,「梁錦松指『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㗎嘛』,同樣地,香港好多人嘅母語都唔係普通話呢」。佢又指,連當年語常會前主席田北辰都承認﹕「語常會喺2003年做過深入討論,普教中同提升中文能力無明顯關係。呢個結論至今無改變。」而佢亦非常認同,冇一個標準話普教中之下,學生嘅語文水平特別好,而粵教中嘅學生語文能力又特別差喎!


硬推普教中 反令文字失活力

佢話若果要一刀切推行普教中,只會變成一種「語言霸權」,反而減低學生對語文嘅興趣,得不償失。佢建議應該畀家長自由度,等學生同父母討論,自己選擇接受普教中定粵教中好。同時,佢又認為學生現時一星期只得7至8堂中文課,毋須連呢個時間都用埋普通話嚟教中文,會令原先用粵教中嘅時間都減少,影響學生以粵教中嘅語文學習。


顏老師又提到,其實香港學生可以做到「講口頭語」,即係用口語化嘅字詞去表達,但同時喺寫作又可以轉換返做「書面語」,係一種多才多藝嘅表現。同時,他又話廣東話亦有豐富普通話用詞嘅時候,例如,以前學生如果寫「巴士」,要改返做「公共汽車」,而家就可以直接寫巴士。所以,佢覺得如果將語言一體化,變成普教中,會失去文字自身嘅活力、特色。又指中港兩地都應該尊重對方嘅語言。


如果推行普教中嘅目的,係想同時提升普通話水平,顏老師話其實仲有其他方法,除咗平日嘅普通話堂、參加朗誦比賽、平日睇戲時聽多啲普通話,而唔一定要更改我哋嘅學習語言。講真,大部分香港人嘅母語都係廣東話,佢話成個語境同思考模式都係以廣東話為主流語言,就無謂用其他形式去干預呢個文化,變成「好心做壞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