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江宗仁﹕資金避險 熊市模式啟動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8日 06:35
2016年01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人行強勢干預,將離岸市場隔夜拆息挾高至逾100厘,淡友當然被打爆,但實際上,又有多少是真的純投機沽盤?更多是一些依賴離岸市場融資的企業和資產,故淡友被挾爆,其實持有離岸人民幣資產的好友同樣受傷。經此一役,筆者相信全球對人民幣的信心都已大減,貿易會更為依賴美元,本已阻力重重的一帶一路會更難推進,這四個字其實亦早於內地媒體上消失了。這幾年的國際化努力已大打折扣,中央只能集中精力去解決國內棘手的經濟和債務問題。


部分地產股市帳率跌至海嘯低位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相當緊張,投資者全面去風險,日圓和歐元兩大融資貨幣強勢,反映拆倉潮持續,亞洲貨幣跌到四腳朝天,人行欲貶值的狐狸尾巴一露出,由韓圜到一眾東南亞貨幣跌勢更狠,亞幣美匯指數已跌至2009年4月水平,韓圜見5年低位,港匯亦自2011年以來首度失守7.79水平,幸銀行體系結餘仍逾3000億元,拆息暫時只穩步上揚,未有被挾上,但新地(0016)、信置(0083)等本地地產股均相繼急瀉,市帳率已跌破2008年海嘯低位。


恐慌的原因,中國病是一個因素,但其實整個局面都是將海嘯後的運作逆轉。2008年後歐美日經濟低迷,低息、低回報率卻有天量流動性,新興市場則發展空間仍大,回報率較高,加上中國自告奮勇以「4萬億」來拯救全人類,資金源源不絕湧向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並且落地生根,透過銀行體系的貨幣乘數效應衍生出數以倍計的M2,這反過來又推動當地經濟增長、資產價格上升和企業投機者加槓桿。


資金離場匯價急挫 新興市場被耗盡

7年下來,新興市場的潛力已被耗盡,同時又債台高築兼產能過剩(絕非中國獨有),資金陸續獲利離場。沒有把熱錢以產能及基建方式沉澱下來的巴西和俄羅斯受到最直接的衝擊,每走1元便收緊當地幾元的流動性,資產價格、匯價更進入螺旋式下挫,美國加息與否反而變得很次要(美國加息四分之一厘還是匯價急瀉一半影響更大?)。


中國以外匯管制和外儲來支撐,也有貿易順差支持,情况較佳,但拒絕貶值以免引發大規模走資、衝擊其高達300%的總槓桿資產負債表,卻又做得笨手笨腳令市場更恐慌。一時三刻當然可死頂,卻令資產價格很受傷,A股先崩盤後就鬼祟地救市,上周五已告失效,之後會否像1997、98年時的香港,樓市就步股市後塵?華潤置地(1109)便以22%跌幅,成為年初至今表現最差藍籌。


QE邊際效用趨零 負面作用漸現

從另一角度看,環球央行印鈔時很爽,既無即時成本,卻又能帶來短暫蜜月期,但日復日、年復年後,流動性的按年增幅愈來愈低,直接令QE邊際效用趨於零,當通脹仍是正數下,往前看,全球就會逐漸步向一個流動性滑坡式、甚至斷崖式下跌,屆時經濟和資產價格若非陰乾便會崩盤。數學上,這一刻無可避免,就算各大央行繼續印,一來空間也有限,總不成把所有債券全買下來,二來只是飲鴆止渴,現在快將是歐洲QE一周年了,負面作用也逐漸浮現。


股市估值雖低 風險胃納仍小

現在資金都停泊在債市,日本及韓國10年期國債息上周見歷史新低,彭博全球發達國家債券指數收益率為8個月新低,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70%。多地債券處於歷史低位,投資者均將資產安全放在首位。


一輪拋售後股市估值是低殘的,但要投資者重新擴大風險胃納,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現在投資者的想法,已回到2003年SARS前的熊市模式,有穩定現金流、股息的才會考慮,講故事、周期性、高啤打值的,暫時一概免問。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