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營社企,既要講心(社會意義),又要講金(自負盈虧),是最困難之處,若要在產品上突圍而出,就難上加難。有私人開設的社企,就專門從外地引入設計和功能窩心、恍如百貨精品般的銀髮用品,希望在提高本地長者生活質素的同時,亦能締造一個小小的商業奇蹟。
好好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燕儂表示,她之所以會下決心創業,要由2012年底說起。那時,她的母親健康突然出了問題,需要坐輪椅代步。她的母親一向都很着重自己的儀容和外表,而且年紀也不太大。因此,母親覺得很難接受要坐輪椅出入。「媽媽一向都是一名『靚女』,至今還不到60歲。」李燕儂說。
但不想接受還得接受,因為母親的健康不及以往,她開始在香港市面尋找各種長者用品,但卻發覺很難在本地找到合乎她心水的產品。一方面,是香港市面有售的種類不夠齊全。另一方面,有些用品雖然能夠達到其基本功能,但在外觀設計和用戶介面方面,卻平平無奇、有欠理想。「有些用品往往還會提醒用戶他們的Disability(殘障)。」她說。
命名「百貨店」 免標籤效應
反而,在歐美、日本和台灣,長者用品的種類卻齊全得多。而且,其外觀和用戶介面的設計水平都較高,有些看起來更有如百貨公司的精品。於是,她便萌生念頭,要將這些設計較佳的長者用品引入香港,不只是給母親使用,同時還要賣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經過大半年籌備以及投資7位數字,她成立了「好好生活百貨」,在2014年3月先開設網店(hoholife.com.hk),同年4月底,再在西營盤第一街開設其實體店。為了避免產生標籤效應,她故意棄用「長者用品店」的名稱,而將之稱為「百貨店」。
因為李燕儂覺得,香港應該要效法外國,要讓一般人抱着平常心來選購這些用品,就像購買普通家居生活用品般,而不要總是提醒他們「老了」、「衰退」等字眼。她形容這些用品時,最喜歡使用的字眼是「活齡用品」,甚至不是「銀髮用品」。
最初,她是在網上瀏覽日本和台灣這類貿易展的參展商和展品。這是因為,日本和台灣在這方面確實比香港起步較早、領先一截,而它們的人口老化問題亦不下於香港。尤其是日本在產品研發、人機介面、人體工程學方面,一向以細心見稱。再者,日本人和台灣人的身材亦與香港人相近。然後,她又飛去日本和台灣考察當地的同行和百貨公司。
爭取代理權 保長遠利益
為了方便蒐羅貨品,她還聘請了一名懂得日文的兼職員工。後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網上瀏覽日本和台灣的安老院的網頁。因為那些安老院的網頁不但會介紹日本和台灣的長者用品和個案,連歐洲的用品和個案都有介紹。因此,現時該公司購入的長者用品,已增至大約500款,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台灣品牌的都有。
為了保障長遠利益,避免替他人作嫁衣,該公司引入大部分貨品時,都會同時拿取其香港代理權。但當然,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入貨量要較大。對方通常會指定每年或每次的最低訂購數量或金額。亦因此,該公司難免會有較多庫存。不過,雖然只有一間實體店,但因為貨品夠獨特,漸漸做出口碑和名氣,很多物理治療師、NGO、社企都會來參觀及選購,甚至有居港的韓國人經朋友推介,而上門光顧。
由去年10月開始,該公司部分貨品更開始在港視的網購平台上架。今年1月起,該公司還有一款熊貓型的放大鏡頸鏈,開始在港龍航機上有售。這乃是該公司請本地設計師原創、自行投資生產的第一款產品。至於和港龍的合作,更是採用「買一贈一」的形式。即是港龍的乘客每購買一條放大鏡頸鏈(售價600多元),該公司亦會透過聖雅各福群會,將另一條「放大鏡頸鏈」或一個普通放大鏡贈送給有需要的長者。
未來擬拓出口 進軍海外市場
李燕儂表示,未來一年還有幾個目標希望達成。第一是在香港開設多一間實體店,以方便本地的顧客,尤其是現在的店舖舖位門口有兩級樓梯,坐輪椅的人不能直接進入店內,不太方便;第二是開發多幾款原創產品,以便參加展覽;第三是做多一些外國買家的生意;第四是在「淘寶」開設網店,以方便內地的長者選購。
現時,該公司的營業額中,約95%來自本地銷售,5%則來自外國買家。而本地銷售額中,其實亦已有小部分是來自外國人、內地遊客,以及一些在香港讀大學的內地人(買來送給父母或祖父母)。李燕儂希望,隨着開發更多原創產品、參加展覽,以及在「淘寶」開設網店等,可以進一步打開外國人和內地人的市場。
銀行業老手 零售業初哥
李燕儂曾經在加拿大讀大學,修讀電腦和數學。回港之後,她加入了銀行業,先後在多家大銀行工作。其實,她的家族近幾代都是經商的。所以,她對於創業做生意,亦早有興趣,只是因為一直未有想到甚麼特別的創業意念,就繼續在銀行業工作。但沒料到,首次創業的意念,卻是因為母親健康出事,需要坐輪椅而萌生。雖然李燕儂在銀行業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但轉到零售業,卻始終是初哥,難免邊做邊學,要一面開業、一面摸索。尤其是該公司的門市不叫「長者用品店」,有些路過的人初時根本不知道她們賣什麼。加上該公司引入的部分貨品設計較獨特(如可調度數眼鏡、拐杖雨傘等),顧客若是只看不問,沒有經過她們解說或示範,亦未必會知道怎樣使用。這些都增加了她們初期做生意的難度。
用家反映需要 促搜尋新產品
但幸運地,漸漸有一些顧客會反過來告訴她們,應該怎樣陳列貨品。例如,某些季節性產品(如保暖杯、太陽眼鏡等)應該要因應氣候,來轉換陳列位置,才能優化銷售額。另一些顧客則是反映需求,着她們在網上搜尋那些貨品。「我相信,有些顧客真的屬於智者,曾經當過企業高層。」李燕儂說。
另一方面,她們亦漸漸掌握到,應該如何解釋那些產品的使用方法,應該拍攝和上載那些相片至網站。之後,還開設了該公司的YouTube頻道,拍攝和上載了大約10條短片(部分乃請中學生協助拍攝)。「部分長者因為視力關係,未必想看很多文字,但一段1分鐘的短片,已大致解釋到一件產品的主要優點和用法。」而該公司的總監蕭智敏本身熟悉電腦,亦可以自行為網站進行「搜尋引擎優化」(SEO),省掉不少廣告費。因此,近幾個月,她們發覺,其網站和門市已經建立到O2O的作用。雖然很多顧客還是喜歡到門市購買,但在此之前,他們或其子女往往已經在網站上選定了產品。
親赴日本台灣取經
李燕儂曾經飛去日本和台灣考察當地的同行和百貨公司。她發覺,原來日本和台灣的主流百貨公司全部都已設有銀髮產品部,就好像電器部、家品部那麼普遍。而且,日本的主流百貨公司非常強調無障礙和友善設計。例如,指示牌的字體會較大;通道全部都較為闊落(以方便輪椅出入);在一些等候區和升降機內,更設有座位。此外,百貨公司還會在現場提供一些銀髮設施,如不同度數的放大鏡、老花鏡、聲音擴大器等,以方便服務長者(例如讓他們看價錢)。
她希望本地百貨公司將來亦可以發展至這水平。「現時有些本地百貨公司的員工和我們商討合作時,就不知道應該將我們的貨品放到哪個分部上架。」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社企新天地]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