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建築師鍾情水墨 簡筆香港自然美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6日 06:35
2016年01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看藝術展,最開心不單止看到喜歡的藝術品,更開心是認識到很多藝術家,了解他們藝術創作的道路,從而更清楚藝術創作的可貴之處。2015年底看了幾個藝術展覽,記者留意到幾名香港藝術家,在眾多的藝術展中特別獲收藏家賞識,值得為讀者介紹。


與馮永基初見面,他劈頭第一句便是﹕「我是一位多人識的無名氏!」這自嘲話何來?馮解釋﹕「我繪畫已有30年,不少人也看過我的作品,不少大公司也買了我的作品為藏品掛在商廈內。但坊間認識我的人,多只知道我另一個身分﹕建築師。」他參與過不少本地的建築設計,如西貢白沙灣的「圖花源」、香港濕地公園、愛丁堡廣場等等,「在建築設計界,我是資深的,不過在藝術界,我雖然有30年之久,但仍然可說是新人」。


出道30年的新人﹕馮永基

馮永基可說是香港部分藝術家的一個寫照,因為很多本地藝術家也不是全職,所以就算作品賣到一定程度的價位,知名度也可能遠不及一名內地二十出頭的藝術家;加上馮不是進取型的藝術家,繪水墨畫一向只是興趣,他多年來的展覽大多是由賞識他的藝廊老闆或策展人穿針引線,他不會推銷自己的作品,所以未必有很多人知道他是藝術家。


融入建築美學超越狹窄畫框

馮的畫作,突顯他在建築設計中對線條平衡的審美眼光,透現的空間感非常和諧而富美感,一望便知是他的作品。「我比較着重空間的發展,如建築一樣,在地台向上築起物件,雖然地台範圍有限,但建築物的空間擴展性無限。相同道理,畫紙空間亦有限,我特別規限了一個又長又扁或是四方的空間,像一個天窗,不過在這特定的空間內發展的景象可以超越思維,變得無限。而且我着重畫以外的擺設空間,如何與這畫在線條上取得平衡。」馮永基喜歡畫香港,但追求「less is more」,將香港某景象形而上的簡化,「外看似是一幅山巒起伏的山水畫,其實是香港郊野的剎那景物,從我思維中幻化成色彩形狀」。3種元素構圖、空間及題材,形成了馮永基畫作的特性。


「天地凡間馮永基水墨畫展」

日期﹕1月22至28日

地點﹕皇后大道中2號3樓302室榮寶齋

查詢﹕2187 3089

文:簡一鋒

圖:陳淑安、林俊源、藝廊提供

編輯:林信君

lifestyl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