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筆者剛看完屢獲殊榮的美劇《廣告狂人》(Mad Men),該劇的時代背景貫穿了美國整個1960年代,令沒有親身經歷過該時代的筆者,也可以憑着這套歷史像真度極高的電視劇,感受一下當時的社會脈絡與變遷。
既然該劇的背景是1960年代,自然少不了對1960年代的「反文化」(counterculture)的描寫。這令筆者不期然想到,香港近年出現的抵抗思潮及抗爭運動,是否也是一種反文化的表現?
「反文化」是次文化的一種,這種文化所倡導的行為規範與價值觀,通常與主流文化所規範的習俗大相逕庭,有時甚至相反,因此也被稱為反主流文化或反抗文化。
在美國,反文化可以概述為1960年代發生在美國社會、政治、文化領域的一切青年人抗議運動——青年人試圖通過各種反叛活動表達對主流文化、現存制度的不滿,他們批評政府對公民權利的限制、大公司的貪婪、傳統道德的狹窄和戰爭的非人道性,亦將他們反對的機構和組織稱為「建制」(the establishment)。單是上述這些也令人聯想到今日香港。
美國1960年代vs.香港2016
越戰可說是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冒起的最重要因素,反文化青年不僅反戰,同時亦反對父輩支持越戰的立場與文化標準,這一點與香港上幾代人對國家尚懷有感情,不會公然反對國家,而青年人則對國家政治和經濟體制的高度不信任相若。同樣地,越戰的支持與反對者令社會變得兩極化,醞釀着普遍的緊張氣氛。
這種不認同父輩價值觀的表現亦蔓延到其他方面,美國的嬰兒潮新一代認識到在音樂、價值觀及政治觀點上,均與上一代所相信的產生對立,這就是「代溝」(generation gap)的社會學理論的由來。反文化運動所到之處,以強調工作、清醒、儉省、節慾為人生態度的美國新教倫理和清教精神,都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和批判。想不到這些現象再次落到香港,已變成嬰兒潮一代與新一代之間的矛盾。
誠然,有如1960年代反文化這種迅速冒起、帶來巨大影響的現象,必定有賴多種因素的融匯、催化與配合。不過筆者卻發現,縱使因素繁多,1960年代的社會環境轉變卻與香港近年的轉變十分相似,值得大家參考。
第一,1960年代適逢電視普及時代的來臨,在美國開始出現實時電視新聞報道及圖像新聞畫面,令電視成為一種新媒體。這跟現時新興社交媒體當道,逐漸取得把傳統媒體壓倒,甚至取而代之的勢頭,並為一眾獨立和民間媒體開路,一併撼動主流文化,基本上沒有兩樣。
第二,1960年代也是眾多社會運動湧現的時代,包括校園民主運動、言論自由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公民權利運動、反戰和平運動、環境保護運動、同性戀者權利運動等。這些運動與「革命」中,除了反戰運動之外,幾乎全都在近年一口氣在香港爆發,令反文化運動的力量迅速達到臨界點,全面衝擊主流文化和現存制度,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第三,美國反文化運動的勃發與蔓延,一定程度與作為西方反文化的中流砥柱的白人和中產青年,因為當時普遍的經濟繁榮,得以有充分時間將精力放在社會問題上面有關——這一點跟香港以往經歷過數十年的經濟繁榮期,使新一代得以在物質富裕的環境中長大,讓他們有條件參與抗爭運動,有着共通的地方,亦對解釋為何年輕人會反過來抵制維繫他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中產階級價值觀,有一定幫助。
上述各方面顯示,香港青年抗爭思潮與運動很大程度與美國1960年代的情况相若,在50年後的今天,在時機與條件齊全和成熟下,作為一種反文化運動,以燎原之勢在香港冒起。當然近年新一代的經濟條件迅速惡化,以及世代交替遲遲未完成,亦令運動的出現產生了時滯,並以更猛烈的形式與姿態登場。
事事政治化 如飲鴆止渴
不過更令筆者關注的,是香港的抗爭運動日益政治化,是否本可避免。皆因在現今香港如此兩極化的社會裏,人們已開始不加思索,將一切事情作政治化處理,但「反文化」的視角就正正讓我們知道,假如這些問題屬反文化的話,我們應先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切忌胡亂上綱上線,將它們全部當成政治問題,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讓問題愈演愈烈。
事實上,反文化不單不一定帶有政治性,而且在它萌芽的時候其實也只不過是一種邊緣文化,是在它將其價值觀與主流文化對立起來,才有可能發展為反文化。所謂「一隻手拍不響」,許多反文化運動如果沒有受政府打壓,根本就不會得到任何關注,但現在中央和政府卻經常以政治甚至法律手段針對它們,視它們為政治勢力,事事作政治化處理,這實際上跟製造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無異,最後只會是自己促成了它們成為一股真正的政治力量,有如飲鴆止渴,正中對手下懷。
每一種反文化都會經過由盛轉衰的階段,最後被主流吸收並留下印記,因此是無法以政治或法律手段把它壓下去的,而強行干預只會妨礙它被主流吸收的過程,平白延長其壽命。美國196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也是隨着美國從越南撤軍才步向終結的,所以與其浪費時間氣力對付它們,倒不如加速反文化被主流吸收的過程,並讓它回復到本來的文化面目,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