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去年12月進出口數據,惹來假出口套利疑團,上月內地出口至香港總值,按年增加15%至2933億元(人民幣.下同),進口總值亦大增71%至138億元;並因此帶動整體出口倒升2.3%。由於年底一向屬外貿淡季,加上人民幣在岸(CNY)及離岸(CNH)價差正在擴大,花旗及中銀國際均質疑,進出口數據是否存在虛假貿易套利。
翻查過去半年數據,內地對港出口由2015年6月至10月均負增長,11月才止跌,按年升2.8%,但12月製造商「收爐」時節卻出現15%的不尋常增幅,惹人猜疑。
花旗報告便指出,如扣除對香港外貿數字,內地12月份的出口及進口仍分別跌4.2%及8.3%;報告質疑可能有人利用虛假貿易,在中港兩地流轉資金去賺取價差套利;至於從香港進口的總額大增,則是為了將境內資金匯出境外。
數據亦顯示,12月人民幣在岸及離岸價差平均有100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存在巨大套利空間。
PMI反映外貿形勢欠佳
而《彭博》亦引述中銀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蓋新哲指出,近期海關出口先導指數、波羅的海指數均指示外貿疲軟態勢,故出口數據改善可能部分來源於虛假貿易。此外,官方月初公布的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只有49.7,以中小企為主的財新製造業PMI也只有48.2,均處50以下衰退線,反映外貿形勢應不理想。
不過,由於香港統計處未公布12月本港外貿數據,故目前未能確定與內地數據的差異多寡。
內地於2013年初曾發生出口造假,當年1至4月內地進出口增速異常,尤其對港出口以雙位數急升,跟本港數據有極嚴重差異,由於當時人民幣升值,故被質疑有企業借虛構出口,讓熱錢流入內地博人民幣升值。結果國家外管局及海關開始着手調查,情况才有所改善。
港商:內地政府年底想做靚盤數
花旗指出,繼2013年之後,去年11月之前幾個月,中、港當局公布兩地之間的貿易數據,再次出現較大差異(見圖),令人相信「假出口」死灰復燃。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東莞港商對本報表示,內地出口造假問題其實仍然存在,他指當地有部分村鎮領導為求美化全年政績,而向廠商提出「年底前做靚盤數」;此外,近期人幣大貶,只要進口造假便可為資金提供流出渠道。
該港商又表示,當年中央派員查假出口才令情況有所歇止,但事實上未有杜絕,只是之後不敢太明目張膽,以免再惹懷疑而已。
明報記者 陳子凌
翻查過去半年數據,內地對港出口由2015年6月至10月均負增長,11月才止跌,按年升2.8%,但12月製造商「收爐」時節卻出現15%的不尋常增幅,惹人猜疑。
花旗報告便指出,如扣除對香港外貿數字,內地12月份的出口及進口仍分別跌4.2%及8.3%;報告質疑可能有人利用虛假貿易,在中港兩地流轉資金去賺取價差套利;至於從香港進口的總額大增,則是為了將境內資金匯出境外。
數據亦顯示,12月人民幣在岸及離岸價差平均有100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存在巨大套利空間。
PMI反映外貿形勢欠佳
而《彭博》亦引述中銀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蓋新哲指出,近期海關出口先導指數、波羅的海指數均指示外貿疲軟態勢,故出口數據改善可能部分來源於虛假貿易。此外,官方月初公布的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只有49.7,以中小企為主的財新製造業PMI也只有48.2,均處50以下衰退線,反映外貿形勢應不理想。
不過,由於香港統計處未公布12月本港外貿數據,故目前未能確定與內地數據的差異多寡。
內地於2013年初曾發生出口造假,當年1至4月內地進出口增速異常,尤其對港出口以雙位數急升,跟本港數據有極嚴重差異,由於當時人民幣升值,故被質疑有企業借虛構出口,讓熱錢流入內地博人民幣升值。結果國家外管局及海關開始着手調查,情况才有所改善。
港商:內地政府年底想做靚盤數
花旗指出,繼2013年之後,去年11月之前幾個月,中、港當局公布兩地之間的貿易數據,再次出現較大差異(見圖),令人相信「假出口」死灰復燃。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東莞港商對本報表示,內地出口造假問題其實仍然存在,他指當地有部分村鎮領導為求美化全年政績,而向廠商提出「年底前做靚盤數」;此外,近期人幣大貶,只要進口造假便可為資金提供流出渠道。
該港商又表示,當年中央派員查假出口才令情況有所歇止,但事實上未有杜絕,只是之後不敢太明目張膽,以免再惹懷疑而已。
明報記者 陳子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