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在今次的施政報告大力推銷「一帶一路」,並宣布成立將由他主持的「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以制訂相關政策配合內地在這方面的發展。誠然,「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政策,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理應集中發揮其金融中介功能,因此,筆者認為只要香港做好這角色,便可以在未來從「一帶一路」得到理想回報。當然,「一帶一路」是一個中長期的經濟及政治政策,對香港的短期經濟表現,是沒有太大的幫助。
「一帶一路」對港短期經濟沒大幫助
以特首的政治智慧,在今年施政報告大談「一帶一路」,絕對是意料中事。但為了令學生更加了解「一帶一路」及相關地區的交流,梁振英決定向獎學基金注資10億元,以鼓勵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這種龐大花費是否物有所值,真是極具爭議性。由於最近全民退保的爭議,政府高官例如林鄭月娥已多次強調公共財政可持續性的重要性,然從花費10億元來吸引「一帶一路」區域的學生來港升學,但卻未有詳細交代其成本效益,這是否一個負責任的公共財政管理表現,大家可以細想。
特首決定發展農業也面對同一的公共財政管理問題。新農業政策需要設立農業園和成立5億元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筆者一向反對政府再次發展農業,主要原因是農業已是夕陽行業,即使採用先進科技,香港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和土地來重新推動農業發展。因此,部分市民包括筆者實在難以明白,為何特首仍然堅持一項沒有可能成為香港經濟引擎的行業?
農業根本沒出路 浪費金錢
從政府的農業諮詢文件《新農業政策:本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評價推動本地農業的可行性,筆者擔心這次政府付出的努力會白費,原因是諮詢文件的資料指出,本地農業佔香港GDP只有0.04%,而農民及工人的數目也只有4410人。這兩個數據明顯道出發展農業於香港根本是沒有出路和浪費金錢。另外,大家要留意,政府需要在新界收地才可以興建農業園,如果我是賣地者,肯定會「吊高嚟賣」。那麼價錢將會是貴或平,相信大家已有答案。
無論從注資香港獎學基金或推動農業政策的預期支出均看不到能夠達到理想的成本效益,如果只是長官意志,今次市民又要付出不輕的代價了。
施政報告也不是沒有亮點的。例如,筆者同意大嶼山的發展計劃,始終港島區和九龍區均地少人多,唯一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新城市發展肯定是大嶼山。筆者要指出在大嶼山的填海計劃加入「智慧城市」元素是另一個亮點。不少國家,例如日本、南韓和西班牙等均在「智慧城市」建築方面取得相當高的成就,所以,香港要加快發展「智慧城市」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方向。此外,「智慧城市」發展能夠提升香港創新和科技水平,並同時提供一個良好誘因來吸納具有極好潛質的學生修讀例如資訊或其他相關的課題。總言之,創意和科技兩方面的發展是需要人才培訓和大學及企業互相合作,而政府的角色只是輔助性,讓市場發揮其功能。對大部分市民來說,這才是有為政府應該做的事。
作者是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 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 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 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 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一帶一路」對港短期經濟沒大幫助
以特首的政治智慧,在今年施政報告大談「一帶一路」,絕對是意料中事。但為了令學生更加了解「一帶一路」及相關地區的交流,梁振英決定向獎學基金注資10億元,以鼓勵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這種龐大花費是否物有所值,真是極具爭議性。由於最近全民退保的爭議,政府高官例如林鄭月娥已多次強調公共財政可持續性的重要性,然從花費10億元來吸引「一帶一路」區域的學生來港升學,但卻未有詳細交代其成本效益,這是否一個負責任的公共財政管理表現,大家可以細想。
特首決定發展農業也面對同一的公共財政管理問題。新農業政策需要設立農業園和成立5億元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筆者一向反對政府再次發展農業,主要原因是農業已是夕陽行業,即使採用先進科技,香港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和土地來重新推動農業發展。因此,部分市民包括筆者實在難以明白,為何特首仍然堅持一項沒有可能成為香港經濟引擎的行業?
農業根本沒出路 浪費金錢
從政府的農業諮詢文件《新農業政策:本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評價推動本地農業的可行性,筆者擔心這次政府付出的努力會白費,原因是諮詢文件的資料指出,本地農業佔香港GDP只有0.04%,而農民及工人的數目也只有4410人。這兩個數據明顯道出發展農業於香港根本是沒有出路和浪費金錢。另外,大家要留意,政府需要在新界收地才可以興建農業園,如果我是賣地者,肯定會「吊高嚟賣」。那麼價錢將會是貴或平,相信大家已有答案。
無論從注資香港獎學基金或推動農業政策的預期支出均看不到能夠達到理想的成本效益,如果只是長官意志,今次市民又要付出不輕的代價了。
施政報告也不是沒有亮點的。例如,筆者同意大嶼山的發展計劃,始終港島區和九龍區均地少人多,唯一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新城市發展肯定是大嶼山。筆者要指出在大嶼山的填海計劃加入「智慧城市」元素是另一個亮點。不少國家,例如日本、南韓和西班牙等均在「智慧城市」建築方面取得相當高的成就,所以,香港要加快發展「智慧城市」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方向。此外,「智慧城市」發展能夠提升香港創新和科技水平,並同時提供一個良好誘因來吸納具有極好潛質的學生修讀例如資訊或其他相關的課題。總言之,創意和科技兩方面的發展是需要人才培訓和大學及企業互相合作,而政府的角色只是輔助性,讓市場發揮其功能。對大部分市民來說,這才是有為政府應該做的事。
作者是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 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 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 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 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