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大嶼山發展再上日程 政府應果斷勿續蹉跎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3日 06:35
2016年01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向政府提交首份工作報告,建議分5個範疇發展大嶼山,規模龐大,有委員評議為「天馬行空」,顯示即使是委員會內部對規劃也有質疑。即使建議天馬行空,或許應該以如下取態審視:10多年以來香港如一潭死水,許多人迷失方向,連做夢的能力也失去了,若以既定思維規劃大嶼山發展,結果肯定是「老鼠尾生瘡,大極有限」。委員會的初步建議或許有些脫離現實,不過,箇中透析出來的夢想,值得欣賞和肯定,因為夢想有多大,成就才有多大。期望在接續的諮詢中,委員會收集各方意見,完善規劃構思,為香港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規劃重現睽違夢想

天馬行空仍應肯定

委員會的規劃,賦予大嶼山幾項功能,包括打造為大珠三角國際運輸、物流及貿易樞紐;在欣澳填海及擴建迪士尼樂園,把東北大嶼山建設為娛樂休閒旅遊區;在交椅洲附近水域興建人工島,結合政府早前倡議在中部填海建設「東大嶼都會」核心商業區,發展為容納最多70萬人的低碳都市。另外是興建接通大嶼山至港島、九龍及新界西北的鐵路。可見規劃涉及範圍龐大,相關建設豐富,呈現出來的是大嶼山和相鄰水域冒起一座山水相連的現代化城市,其規模與現在的港島不遑多讓,景觀更加壯麗,恍似夢幻之城。


工作報告一些建議,若以既定思維審視,可視之為脫離實際,甚而被認為「黐黐地」。這些建議顯露野心極大,已經超出發展大嶼山的範疇,成為連接大珠三角的樞紐,因為按規劃建議,日後兩三小時車程就可到達大部分珠三角城市。基本上,大嶼山是一塊低度開發的處女地,有廣闊空間讓規劃的思維馳騁,因此現在think out of the box的構思,完全不是問題;若仍然循規蹈矩點畫,反而浪費。當然,近乎天馬行空回到現實世界,不可能忽視一些實際情况,規劃是否可行需要深入研議。工作報告建議折射出來的夢想,港人睽違許久、許久了,期望藉着規劃大嶼山發展再築夢,是香港重拾建設發展活力的開始。


就這些建議,委員會有人提出政府在發展新界東北、洪水橋和新界北等,是否還有需要在中部水域填海的說法;從既定思維審視,這類說法無可厚非,但是已經規劃或將會規劃的發展,與填海造地不應該存在矛盾。事實是兩者可以、也應該並存。長期以來,我們一再提出劃出部分郊野公園土地、在維港以外適當之處填海,目的是要擴闊700多萬(日後將會更多)市民的生活空間,擺脫在現有的狹窄腹地擠迫下去,增加房屋供應和改善市民居住質素,對於提升香港的國際都會位階等,都有積極作用。另外,郊野公園土地和填海所得土地會成為土地儲備,由政府擁有,就可以主導土地房屋供求事宜,使房地產市場維持穩定發展,減少大起大落對經濟的衝擊。


大嶼山發展規劃

觸及土地使用爭議

大嶼山發展委員會工作報告的建議,涉及郊野公園土地和填海造地,對於一些人,特別是環保團體和人士而言,會被解讀為捋他們的虎背。因此,在諮詢期間遇到反彈和爭議難以避免,委員會迎難而上的勇氣值得肯定,而且是負責任的做法。事實上,許多人都知道動用郊野公園土地和填海造地的必要,只是他們明哲保身,為免成為圍攻對象而三緘其口而已。工作報告提出的建議,除了研議可行性,開發土地肯定是討論重點,期望可引發更多人參與討論,就如何使用土地才符合香港最大利益,找出最大公約數,擺脫土地使用現狀淪為少數人禁臠的局面。


關於發展大嶼山,前朝港英政府時期已經提及,回歸之後,首任特首董建華率同特區政府認真探討,曾經有人提出在大嶼山發展旅遊設施,包括建設水療中心,甚至有意見提出在大嶼山搞博彩業等。當時,新加坡還未有主題公園和賭場,但現在星洲兩者都有了,而香港對於怎樣利用大嶼山,仍然在原點兜圈。大嶼山發展如今再次進入議事日程,以香港的政治現實和管治景况,肯定引發爭議,未來發展亦很難預料。無論如何,政府應該強力推動,讓各方聚焦討論一些關鍵議題,例如土地開發。另外,發展大嶼山規模龐大,不可能一下子同時拍板,肯定是分階段發展,在總原則大前提底定之下,政府應該將一些可行建議立項,確立推動進程,使事態向前發展,而非停滯不前。香港相對於鄰近國家地區,許多方面發展已經嚴重滯後,再沒有蹉跎的空間了。期望政府當機立斷,推動大嶼山發展。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