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對歷史時期準確命名是人類社會的常識,這既關乎對該時期狀况的準確定位,也關乎人類(各國)將如何應對這一時期。以此觀之,「朝鮮半島無核化」這一耳熟能詳的用語已經該改用「朝鮮半島去核化」,因為第四次進行核試驗的朝鮮已經擁有核武器,這是各國心知肚明的事實。
朝鮮擁核武已是不爭事實
「朝鮮半島無核化」一詞始於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試驗有成敗兩種可能,故而使用「無核化」是成立的,帶有將朝鮮的核武器扼殺於起步的含義。之後朝鮮的3次核試驗尤其是今次氫彈試驗,朝鮮已不僅僅是是否擁有核武器,而是其核武器發射載具潛艇發射核導彈能力大小、核武器彈頭小型化(實戰化)的進展等等,其擁有核武器已是不爭的事實。至於朝鮮剛剛進行的核試驗是否氫彈試驗,於朝鮮是否核武國家並無意義(核武國家不一定擁有氫彈)。
將「朝鮮半島無核化」改為「朝鮮半島去核化」意義有三:一、各國承認並正視朝鮮半島已經發生的質變,那就是一個沒有「核牙齒」的朝鮮已經永遠不復存在;各國常常使用的「不承認朝鮮核國家地位」將較之「掩耳盜鈴」的典故更為可笑,所以應該停用;二、正視現實,才能有的放矢與朝鮮進行鬥爭(包括談判),須知,各國不再是要求朝鮮不要發展核武器(無核化),而是將已有的核武器不可逆地徹底銷毁,以後也不再生產、製造、儲存核武器(去核化);三、各國協調一致開展朝鮮半島去核化工作。防止核武器在一國的出現與消除一國已經擁有的核武器難度不可同日而語,且採取的措施也完全不同。朝鮮將發展核武作為安家立命之本,對於在國際社會幾乎無牌可打的這一蕞爾小國,「核武」是近乎唯一可出的牌,且效用可觀。各國當有清醒認知。
朝鮮核試驗今年進入第10個年頭,也就是說,朝鮮事實上給了「世界」10年做出反應的時間。直到現在,「世界」事實上承認以往應對模式失敗,這一模式就是:朝鮮核試驗——各國反對——聯合國決議譴責——經濟制裁方案出台——各方「有選擇」地付諸實施——朝鮮再度核試驗。所以如此,與過往「朝鮮半島無核化」思路不無關係,希冀朝鮮回歸2006年前「無核」原點,為此可以「和平手段」爭取,乃至可以「無限等待」,而事實上一事無成、養虎遺患。
有新思路 或有大刀闊斧構想
有了「朝鮮半島去核化」新思路,明瞭朝鮮半島徹底解決核問題的緊迫性,就可能有不同以往大刀闊斧的構想,如以中國、俄羅斯提供朝鮮「核保護傘」;美國與朝鮮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相關國家首先是美國、中國向朝鮮提供重油、糧食援助,幫助朝鮮發展經濟,富國裕民,以此換取朝鮮不可逆「棄核」,在國際監督下銷毁已有核武器(去核化),最終達成朝鮮半島永久無核化。
朝鮮擁核武已是不爭事實
「朝鮮半島無核化」一詞始於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試驗有成敗兩種可能,故而使用「無核化」是成立的,帶有將朝鮮的核武器扼殺於起步的含義。之後朝鮮的3次核試驗尤其是今次氫彈試驗,朝鮮已不僅僅是是否擁有核武器,而是其核武器發射載具潛艇發射核導彈能力大小、核武器彈頭小型化(實戰化)的進展等等,其擁有核武器已是不爭的事實。至於朝鮮剛剛進行的核試驗是否氫彈試驗,於朝鮮是否核武國家並無意義(核武國家不一定擁有氫彈)。
將「朝鮮半島無核化」改為「朝鮮半島去核化」意義有三:一、各國承認並正視朝鮮半島已經發生的質變,那就是一個沒有「核牙齒」的朝鮮已經永遠不復存在;各國常常使用的「不承認朝鮮核國家地位」將較之「掩耳盜鈴」的典故更為可笑,所以應該停用;二、正視現實,才能有的放矢與朝鮮進行鬥爭(包括談判),須知,各國不再是要求朝鮮不要發展核武器(無核化),而是將已有的核武器不可逆地徹底銷毁,以後也不再生產、製造、儲存核武器(去核化);三、各國協調一致開展朝鮮半島去核化工作。防止核武器在一國的出現與消除一國已經擁有的核武器難度不可同日而語,且採取的措施也完全不同。朝鮮將發展核武作為安家立命之本,對於在國際社會幾乎無牌可打的這一蕞爾小國,「核武」是近乎唯一可出的牌,且效用可觀。各國當有清醒認知。
朝鮮核試驗今年進入第10個年頭,也就是說,朝鮮事實上給了「世界」10年做出反應的時間。直到現在,「世界」事實上承認以往應對模式失敗,這一模式就是:朝鮮核試驗——各國反對——聯合國決議譴責——經濟制裁方案出台——各方「有選擇」地付諸實施——朝鮮再度核試驗。所以如此,與過往「朝鮮半島無核化」思路不無關係,希冀朝鮮回歸2006年前「無核」原點,為此可以「和平手段」爭取,乃至可以「無限等待」,而事實上一事無成、養虎遺患。
有新思路 或有大刀闊斧構想
有了「朝鮮半島去核化」新思路,明瞭朝鮮半島徹底解決核問題的緊迫性,就可能有不同以往大刀闊斧的構想,如以中國、俄羅斯提供朝鮮「核保護傘」;美國與朝鮮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相關國家首先是美國、中國向朝鮮提供重油、糧食援助,幫助朝鮮發展經濟,富國裕民,以此換取朝鮮不可逆「棄核」,在國際監督下銷毁已有核武器(去核化),最終達成朝鮮半島永久無核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