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縱然只是政治上歐洲的二線國家,文化方面依然處於世界先列,除了由於英語是全球通用語言以及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深邃歷史,英國還一直孕育着無遠弗屆的大眾文化標記(icon)。披頭四是半世紀前的產物,但其作品早前在網上解禁是國際大事,因此當大衛寶兒去世消息傳出,英美歐日傳媒大事報道,客觀說明大衛寶兒亦是寰宇皆通的英國文化一面大旗。
大衛寶兒彰顯英文化影響力
不過,與其指稱英國是文化輸出甚或是霸權,不如更具體從內涵解釋其中引帶出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在西歐推動馬歇爾計劃,美元無孔不入,經濟迅速復蘇從而推動西歐文化產業急速發展。戰後英國雖已無力與美國角逐世界領導地位,但英國昔日的「日不落國」影響力仍然未消退,音樂是其文化利器之一,電影則是另一環節文化先鋒;影音俱下,戰後英語系地區的意識形態由此遍佈世界。
述說英國文化出口,亦談到「意識形態」這些字眼,這是因為事實上類似的文化氛圍維繫西方價值觀,包括自由主義等強調個人色彩的理念。大衛寶兒在音樂方面的貢獻毋庸置疑,但筆者卻想提出他參演的一部膾炙人口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這是1983年舊作,但其表達的意識形態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可用「振聾發聵」形容——戰俘營內日本皇軍與英國俘虜之間的關係,除了征服者及被征服者的表面包裹以及同性戀等命題,更重要是對戰爭勝負的不屑一顧。整部電影表達出,所謂「國仇家恨」的民族或國族主義,在個人的一己面前是何等脆弱。
經典電影表達意識形態之爭
於表演藝術而言,英國大眾文化工作者確實構建豐富的文化多元,幾千萬人的島國帶引出影響數以十億計民眾的一道又一道潮流,60年代的占士邦電影是其中之一,之後遍佈全球以至迄今的搖滾大潮少不了英國的巨大貢獻。個人主義之下追求創新與集體主義的扞格,從文化戰線開展到政治層面,最終以柏林圍牆的倒下作結,誰勝誰負毋庸贅言。
有自由意志的社會氛圍,始可在零禁區之中百變多元,人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是計劃經濟或集體主義政治格局的困囿可堪比擬,類如大衛寶兒的中性打扮前衛台風,在當時根本難以想像誕生於共產陣營。這也客觀上指出,鐵幕或竹幕年代的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藝術家動輒出走的其中一個背景原因。
明報記者
大衛寶兒彰顯英文化影響力
不過,與其指稱英國是文化輸出甚或是霸權,不如更具體從內涵解釋其中引帶出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在西歐推動馬歇爾計劃,美元無孔不入,經濟迅速復蘇從而推動西歐文化產業急速發展。戰後英國雖已無力與美國角逐世界領導地位,但英國昔日的「日不落國」影響力仍然未消退,音樂是其文化利器之一,電影則是另一環節文化先鋒;影音俱下,戰後英語系地區的意識形態由此遍佈世界。
述說英國文化出口,亦談到「意識形態」這些字眼,這是因為事實上類似的文化氛圍維繫西方價值觀,包括自由主義等強調個人色彩的理念。大衛寶兒在音樂方面的貢獻毋庸置疑,但筆者卻想提出他參演的一部膾炙人口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這是1983年舊作,但其表達的意識形態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可用「振聾發聵」形容——戰俘營內日本皇軍與英國俘虜之間的關係,除了征服者及被征服者的表面包裹以及同性戀等命題,更重要是對戰爭勝負的不屑一顧。整部電影表達出,所謂「國仇家恨」的民族或國族主義,在個人的一己面前是何等脆弱。
經典電影表達意識形態之爭
於表演藝術而言,英國大眾文化工作者確實構建豐富的文化多元,幾千萬人的島國帶引出影響數以十億計民眾的一道又一道潮流,60年代的占士邦電影是其中之一,之後遍佈全球以至迄今的搖滾大潮少不了英國的巨大貢獻。個人主義之下追求創新與集體主義的扞格,從文化戰線開展到政治層面,最終以柏林圍牆的倒下作結,誰勝誰負毋庸贅言。
有自由意志的社會氛圍,始可在零禁區之中百變多元,人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是計劃經濟或集體主義政治格局的困囿可堪比擬,類如大衛寶兒的中性打扮前衛台風,在當時根本難以想像誕生於共產陣營。這也客觀上指出,鐵幕或竹幕年代的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藝術家動輒出走的其中一個背景原因。
明報記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