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譚新強﹕中國如何拆解「茶杯裏的貨幣危機」?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2日 06:35
2016年01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A股兩次熔斷,熔斷機制也馬上「被熔斷」。(港交所還會否繼續推?)美股一周亦跌近6%,是歷史上最差的新年第一周表現!「元兇」當然是人民幣再次加速下滑,跌了1.6%。在岸CNY跟離岸CNH差價更拉闊至1600點子(10000點子等於1元),這亦成了一個中國「宏觀風險指標」。


熔斷事件是很容易預見的。數月前已有記者問過我的看法,我當時稱A股的波幅遠比美股高,熔斷界線反而設得更近,肯定經常觸發熔斷。所以令人擔心的是各監管部門似乎缺乏經驗及協調,或更糟糕的是就算有人預計到,亦無法(或不敢)把意見上傳。


貶值走資造成惡性循環

上期提到中國正面臨一次奇怪的疑似「貨幣危機」。中國的經常帳順差近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更超過3萬億美元,本是最不應該出現急速走資、大幅貶值、股市大跌等的經典貨幣危機現象。但現今的情况正是這樣,12月外匯儲備更破紀錄跌超過1000億美元,如不能打破此貶值跟走資的惡性循環,更可導致災難性的信貸金融危機!


跟熔斷事件一樣,我認為這「危機」也是沒必要發生的,或最少不應那麼嚴重。雖說按照「三元悖論」,美國加息,中國減息,人幣必會波動,但沒有說一定要貶多少。例如日本也在QE,但日圓過去一個月表現強勁,反升了5%。同樣的,如資本帳是開放的話,外匯儲備的數量亦自然會上下浮動。另一點是儲備貨幣的重要性愈高,本身需要的外匯儲備就愈少,美國就只有1000多億美元的儲備,其中不少是黃金。歐元的主要成員國如德、法等,其儲備水平亦只約1000多億美元水平,英國亦差不多。只有日本因為經常帳過去有很大順差,所以儲備高達過萬億美元。


短期穩住人幣 防全球股災

明顯中國的貶值其實是主動的,企圖刺激出口,從而帶動經濟,助保GDP目標。但這是一條不該走亦非常危險的舊路。我們的貿易順差已夠強,再貶值只會引發貨幣跟貿易戰。貶值更減低消費力,有礙經濟轉型。最危險的是貶值的預期一旦形成,就像滾雪球般,不易停止。就算能,亦需消耗大量儲備。因中國還未正式加入SDR,所以需要保留的儲備比較多,可能最少2萬億美元左右。


過去半年,中國有點舉棋不定,一時托A股,一時托人幣,一時企圖保儲備。短期內最重要的還是穩住人幣,以防止發生全球股災。A股就無謂再托,只會浪費資源,繼續扭曲市場。儲備一定續跌,但希望中國人的信心(外國人不太重要)快一點恢復,在到達警戒線前止跌。亦希望不要再收緊資本帳,只會帶來反效果。


應先放棄或降低GDP目標

長期的解決方法主要有三方面:

(1) 先放棄或最少放低GDP目標,那麼就毋須利用過度投資、借貸、大幅貶值等手段來刺激經濟。然後集中精神在結構改革——如何有效落實二(或更多)孩政策、推動消費(供給側有點被扭曲和炒作)、解決企業及地方債問題(可能需要超越證券化跟互換的思維,直接做中國版的QE)。如改革成功,能賺錢的投資機會增多,那麼資金自然會留下來更或流入。


(2) 加快開放資本帳,開通深港通,繼而推進A/H股互換等措施。希望A股盡快被納入MSCI指數(今年暫不樂觀),完成加入「金融WTO」的過程。正式加入SDR後,資本帳愈開放,外國央行及其他投資者將買得更多人幣債券及股票。那麼中國的外匯儲備需求就更少,可能低至1萬億美元。


(3)近半年人幣其實已跟美元脫鈎,改跟一籃子貨幣掛鈎,到12月才突然推出CFETS外匯指數,從而證明人幣是穩定的。


但現在人行每天公布的人幣中間價,仍是兌美元的,好像還未有CFTES的報價,那麼投資者如何留意呢?結果的是投資者覺得人幣仍在貶值,繼續走資。提升CFETS的重要性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和宣傳,暫時兌美元的穩定性仍是非常重要的。


中環資產投資 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