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祈連活:人幣未 跌完 買歐美股債避險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1日 19:35
2016年01月11日 19: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6年元旦假期後首周,人民幣在岸價及離岸價全周齊急跌近2%,A股兩次熔斷中途停市後,中證監最終煞停熔斷機制。恒指全周跌1461點或6.7%,市場恐慌情緒升溫,連港元兌美元上周亦輕微貶值0.16%。曾於1983年參與制訂本港聯繫匯率、有「聯匯之父」之稱的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祈連活(John Greenwood)接受專訪時分析,上周人民幣匯價下跌,原因是內地的經濟數據未如理想,引發市場拋售人民幣。他認為,中央應該重點着手解決內地經濟體制問題,令經濟回復增長動力,始可挽回市場信心。由於人民幣及中港股市短期前景並不明朗,他建議投資者放眼全球分散風險,若目前持有過多的中港資產,可考慮轉投部分資金至美歐股債。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雖然在中證監上周四晚上叫停熔斷機制後,上周五中港股市錄得全周罕見的單日升市,人民幣在岸價及離岸價亦從低位稍為回升,惟以全周表現計,有關資產價格仍錄相當跌幅(圖2)。祈連活表示,相信市場波動會維持一段時間,並建議投資者留意兩點:「第一,目前內地經濟情况確是不太理想,但決定全球經濟盛衰循環的並非中國,美國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的影響力主要是對天然資源及資本設備的出口國,對於全球大部分國家來說,他們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度遠高於中國,而我們預期美國經濟仍處於復蘇周期,並由此帶動全球經濟逐步好轉。這點非常重要,美國經濟情况良好,某程度上也保證了全球經濟表現不會太差。」


促市場化 容許資金自由進出

「第二,投資從來不應該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子內,分散投資才是王道。如果投資者目前持有過多香港及中國資產,此時此刻更應該分散投資,轉投部分資金至歐美股市及債市。世界這麼大,我們不應該只投資於中國及香港這一角落,這是簡單易明的道理。中國對世界的確愈來愈重要,所以我們期待中國的財金政策應該更市場化,而非在開放與否上左搖右擺,當資金流入時便開放市場,當資金流出時便關門落閘。在成熟市場的經濟體,我們不會看到一個政府不停地干預市場及操控價格,希望中國政府處事也能夠同樣成熟穩重。」


服務業PMI走樣 成拋售導火線

人民幣匯價於上周一開市便急瀉,而當日滬深300指數急跌7%,令熔斷機制推行首日即被啟動,滬深兩市下午1時33分便提早收市。人民幣匯價周一至周四跌勢未止,周四A股開市不足半小時又觸發熔斷而再度停市,期間港股亦再次成為外資提款機而顯著下跌。


祈連活認為,人民幣大跌的原因是內地經濟數據差;例如上周公布的去年12月財新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11月的51.2下降1個百分點至50.2,僅略超過50的盛衰分界線,錄得自2014年7月以來17個月低位,也是2005年11月開始該項調查以來第二低水平。財新在解讀有關數據時表示,在客戶需求減弱和新業務競爭加劇下,內地服務與製造企業均選擇進一步減價,去年12月,製造業產品平均出廠價降幅顯著,服務業收費水平亦有輕微下降。祈連活分析,PMI數據公布後,市場擔心內地製造業已步入衰退後,倘若服務業亦跟隨下滑,經濟今年將難以保持逾6%的經濟增長,於是拋售人民幣。


內地經濟增長何以持續失速?祈連活解釋,原因之一是整體債務高企。根據景順統計,內地總債務佔GDP比率高達240%,當中以企業債為主。至於私人債務方面,根據美林美銀統計,在2009年至2014年期間,香港及內地私人部門債務對比GDP的增長率在全球主要地區中分別排第一及第二;而英國、西班牙、美國及德國期內該比率均下跌,反映這些成熟市場國家去槓桿化取得成果。


債務高企拖累經濟增長

祈連活分析,不論國家、企業或個人,若要解決債務高企的問題,最簡單直接而且有效的方法是減債,犧牲短期增長換取長期增長。他舉例,美國私人部門近年積極減債,雖然減慢經濟增長步伐,惟近年完成去槓桿化,債務大幅降低,日後有更大空間增加消費,可望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他對美國經濟前景相當樂觀,料當地正經歷一個類似上世紀90年代長逾十年的超級增長期,由於是次增長期僅由2009年開始,未來幾年經濟會繼續迎來好日子。在美國經濟持續復蘇的前提下,祈連活預測聯儲局今年加息4次,每次0.25厘。


美國今年料加息4次

根據祈連活的觀點,除了美國經濟形勢大好外,英國經濟亦同樣不俗,兩國GDP增長中長期可望保持於2%至2.5%,在成熟經濟體中鶴立雞群。他分析,英國目前通脹率接近零,故英倫銀行無迫切的加息壓力;而且目前英倫銀行的基準利率為0.5厘,較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0.25厘高,已具備息差優勢,料該行不希望太早加息,以免吸引熱錢進一步流入推高英鎊匯價,影響英國的出口競爭力。綜合來說,祈連活相信,在第三季的通脹報告發表後,英國始有機會加息。


相對於美國及英國明朗的經濟前景,祈連活認為,內地經濟面對不少挑戰。他表示,目前內地經濟仍由國營企業主導,過去多年國企大量投資,造成產能過剩。他相信,有關體制問題一日未解決,仍然是內地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