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A股熔斷機制出台後只實行了4個工作天,可謂破了中外紀錄。政策最重公信力,所謂徒木立信,就是要人民信政府是「動真格」的!而一項政策僅僅4天就「收檔」,不但大挫中國證監會的威信,也令外界對A股市場的治理水平失去信心。
熔斷機制4日「收檔」 重挫中證監威信
內地股市原來已有跌停板的制度,為何還要再加一個熔斷機制?熔斷機制在外國行之有年,中證監有沒有清楚了解其作用和是否適合A股市場?引入熔斷之後市場會有什麼反應,中證監應在事前做足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何解竟會在4天內就急轉軚?
還有更多不解的疑問,例如中證監前副主席、朱鎔基秘書李劍閣在1月9日第十二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就對熔斷機制提出了三個疑問。第一問,導致熔斷的原因如經濟數據,人民幣貶值、1月8日有減持上限等,都是公開新聞,為何「這些所謂利害沒有在12月份得到說明,而在1月4日直接下去?」
第二問:為什麼每次證監會在市場的逼迫下,每天晚上都要出現新的政策調整,您事先在哪?
第三問:到今天為止,是不是也有足夠的時間總結一下去年出台的(監管措施)有什麼是粗糙的,將要發生的……總要等到市場逼到那個份兒上才能出來、才能看到。
這位中證監的老將其實不光提問題,他自己是有答案的;他在演講中說:「如果不是一流的人才,去監管一流的人才,這個市場能不能監管好?……我是感到我們監管機構的人才危機非常的嚴峻。」
內地股市關係複雜 一流人才難作為
李劍閣是中國資本市場第一代的監管官員,對A股市場有透切的認識,他的「三問」應該是對現在中證監表現擊中要害的質疑,但是環顧世界各地,一流人才在市場搵真銀,二流人才在政府搞監管,幾乎是「普世現象」,箇中道理佷簡單,哪裏利益大,哪裏就聚人才。然而即使人才實力不對等,為何中證監的表現相比其他地方特別不濟,且多年來都無所作為?
我認為,原因之一是內地股市的利益網絡盤根錯節,牽涉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軍方單位(軍工股)、國企高層、高幹和他們的親朋戚友,還有那些有背景的券商等,他們的關係網都直通最高當局,一個小小的證監會,他們又怎會放在眼內?在中國,沒有牙力的部門,即使有一流人才也是枉然。
[陳景祥 齊物論]
熔斷機制4日「收檔」 重挫中證監威信
內地股市原來已有跌停板的制度,為何還要再加一個熔斷機制?熔斷機制在外國行之有年,中證監有沒有清楚了解其作用和是否適合A股市場?引入熔斷之後市場會有什麼反應,中證監應在事前做足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何解竟會在4天內就急轉軚?
還有更多不解的疑問,例如中證監前副主席、朱鎔基秘書李劍閣在1月9日第十二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就對熔斷機制提出了三個疑問。第一問,導致熔斷的原因如經濟數據,人民幣貶值、1月8日有減持上限等,都是公開新聞,為何「這些所謂利害沒有在12月份得到說明,而在1月4日直接下去?」
第二問:為什麼每次證監會在市場的逼迫下,每天晚上都要出現新的政策調整,您事先在哪?
第三問:到今天為止,是不是也有足夠的時間總結一下去年出台的(監管措施)有什麼是粗糙的,將要發生的……總要等到市場逼到那個份兒上才能出來、才能看到。
這位中證監的老將其實不光提問題,他自己是有答案的;他在演講中說:「如果不是一流的人才,去監管一流的人才,這個市場能不能監管好?……我是感到我們監管機構的人才危機非常的嚴峻。」
內地股市關係複雜 一流人才難作為
李劍閣是中國資本市場第一代的監管官員,對A股市場有透切的認識,他的「三問」應該是對現在中證監表現擊中要害的質疑,但是環顧世界各地,一流人才在市場搵真銀,二流人才在政府搞監管,幾乎是「普世現象」,箇中道理佷簡單,哪裏利益大,哪裏就聚人才。然而即使人才實力不對等,為何中證監的表現相比其他地方特別不濟,且多年來都無所作為?
我認為,原因之一是內地股市的利益網絡盤根錯節,牽涉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軍方單位(軍工股)、國企高層、高幹和他們的親朋戚友,還有那些有背景的券商等,他們的關係網都直通最高當局,一個小小的證監會,他們又怎會放在眼內?在中國,沒有牙力的部門,即使有一流人才也是枉然。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