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內地三市陷阱 開局年經濟勢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11日 06:35
2016年01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但誰都沒想到,在「開局十日」就怪事迭出,中國證監會破了多項紀錄的「熔斷」機制,更搞出一場令人哭笑不得的風波。正在力避「拉美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股市、匯市和樓市恐成三大陷阱,經濟大勢不僅撲朔迷離,還有勢危之象。


今年一開年,中共最高領導層就身體力行,引導「開局」。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罕見地同時出京,一赴重慶,一赴山西,作今年首場考察調研。兩地都曾是政治地震震源,一個經濟重登高峰,一個正在爬出深谷,所以對全國開局,極具象徵意義。


開局之年習李考察 熔斷機制出師即挫

習李的「開局」構想,本意是想驅散經濟的不明朗陰雲,卻因中證監自以為是的「熔斷機制」荒腔走板,急推急停,出師即挫。


內地股市,本是中國經濟助推之市。去年中央領導層有意助股市回春,從而以市場融資幫助上市公司脫困,從而協助經濟止跌回穩。然而去年股市的大起大落,不僅未能幫助經濟向上,反而令國家不得不嘔血救市,甚至還因「暴力救市」,壞了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名聲。


內地股市如此表現,本在情理之中,首先是因其根基不好,散戶羊群心理脆弱,又好勇鬥狠,令股市不僅是「政策市」,還是「大賭場」。本來新一屆中證監負有全面改革重整的任務,詎料中證監利益豐厚,貪官雲集,更有人膽敢趁經濟有病,來取國家之命,內外勾結,上下其手,製造暴升暴跌。當然,客觀上內地經濟持續滑落,當局降準減息,大舉放水,銀根鬆動,水往低處流,未流入實體經濟,卻流到可以肆意炒作套現的股市。


水浸股市,進一步抽走實體經濟之血,不僅背離當局放水初衷,還出現所謂「系統性風險」苗頭,可能引發社會動盪,高層下令今年要全力控制資本市場風險,中證監或為將功抵過,推出「熔斷機制」,結果千股暴瀉,草草收市,成為大笑話。


A股「熔斷機制」風波的同時,近期人民幣匯率急跌,不僅令人對人民幣國際化今年的加快推進產生疑慮,還給中國經濟今年的「穩增長」帶來衝擊。


人民幣匯率跌不停 減壓泄洪外儲急降

去年8月11日,人行推出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改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貶3天,貶去5%之多,全球金融市場曾為之震動。自此以後,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就未消減。去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已達5.7%。


今年首個交易日1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即行貶值,突破6.5關口,見2011年5月以來新低。其後人民幣再見新低,新一輪貶值恰逢股市暴跌,不僅加大對人民幣貶值預期,還引致對今年中國經濟進一步看淡,直接表現就是資本大量外流,甚至內地居民都急忙將人民幣換成美元等外幣。


當局的應對之策,是央行不惜代價地以外匯儲備力撐人民幣匯率,令中國的外匯儲備一下子劇減了幾千億美元。雖然有人聲稱貶值只是央行「 減壓泄洪」,但也令人深深憂慮,資本外流持續下,中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能挺到何時。


樓市去庫存新政策 恐成泡沫釀大陷阱

除了股市、匯市的「系統性風險」恐成中國經濟的陷阱已有先兆外,內地樓市也已出現隱憂,可能成為另一個大陷阱。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最高層將房地產「去庫存」定為今年的五大任務之一。最高層的本意,是內地房地產本來就供求失衡,庫存累積甚多,三線城市出現諸多「鬼城」。房地產「去庫存」, 不僅樓市走好可令房地產企業解困,稅費增收甚至賣地重旺又可為地方政府減債,在宏觀上更可支撐經濟重回增長之途。而鼓勵農民進城買房之策,還可令城鎮化走上新路。


但內地市場最大痼疾,就是動輒一轟而起。雖然樓市「去庫存」中央政策還未出台,地方政府和地產商推動樓市上升已花樣百出,前者想多收點錢填庫房之虛,後者則想大撈一筆走人。因此樓價攀升,市場不穩,去庫存之功末見,樓市還可能走上股市般大起大落之 路,反釀泡沫風險。


中國經濟今年能否穩住陣腳,在增速可能進一步滑落背景下,原本已是一大考驗,股匯樓三大市,不僅各現三大陷阱,還會交互影響,又由經濟風險引發社會不穩的風險,若再加上不能不「 闖關」的改革風險,以及換屆之年的政治風險,帶出「風險疊加」之局,才是今年中國重大的隱患。


三大陷阱風險疊加 香港今年挑戰巨大

由於中港股市的「直通」,以及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線,再加上兩地 樓市的交互關連因素,中國經濟今年的變局,以及變局中可能出現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可能給香港帶來更深遠的影響,成為香港經濟今年重大挑戰之一。是以如何「儲糧過冬」、防範風險,勢令港人港府今年也面臨嚴峻考驗。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