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大跌引發不少累計期權(Accumulator)產品陷入「爆煲」邊緣,不少投資者向金管局投訴,但根據銷售文件,銀行已詳細列明產品內容及客戶可能承受的各種風險。有金融界人士亦指出,自2008年後銀行銷售衍生產品時已十分小心,投資者即使投訴,恐怕亦沒有足夠理據說服監管當局受理。
未限人幣貶幅 潛在損失無限
據本報取得的某外資私人銀行銷售文件,已詳細列明產品的風險,包括合約設有「取消價」,但沒有對人民幣貶值幅度設限,因此客戶的潛在利潤有上限,而潛在損失是沒有限制的。合約同時表明,由於匯價變化難以預料,因此產品不一定是有效的對冲工具。合約甚至連匯價可升可跌、離岸人民幣流動性較差及與在岸匯價存在價差等基本資料,亦有詳細說明。
金管局早前表示,於2015年共收到29宗有關企業客戶投訴銀行不當銷售人民幣Accumulator,當中涉及10間銀行,而2016年至今未有收到相關投訴。
澳國銀行:超對冲業務需求 屬投資炒賣
澳國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總監陳俊文表示,自2008年後大眾對Accumulator已有認識,而嚴格的監管要求下,銀行銷售有關產品會相當小心,一定有錄音。產品的風險級別是最高的第5級,客戶理應是專業投資者,况且若是計算無誤,只作對冲業務成本,即使虧損,金額亦有限。若超過對冲需求,便是投資炒賣,更無投訴空間。
未限人幣貶幅 潛在損失無限
據本報取得的某外資私人銀行銷售文件,已詳細列明產品的風險,包括合約設有「取消價」,但沒有對人民幣貶值幅度設限,因此客戶的潛在利潤有上限,而潛在損失是沒有限制的。合約同時表明,由於匯價變化難以預料,因此產品不一定是有效的對冲工具。合約甚至連匯價可升可跌、離岸人民幣流動性較差及與在岸匯價存在價差等基本資料,亦有詳細說明。
金管局早前表示,於2015年共收到29宗有關企業客戶投訴銀行不當銷售人民幣Accumulator,當中涉及10間銀行,而2016年至今未有收到相關投訴。
澳國銀行:超對冲業務需求 屬投資炒賣
澳國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總監陳俊文表示,自2008年後大眾對Accumulator已有認識,而嚴格的監管要求下,銀行銷售有關產品會相當小心,一定有錄音。產品的風險級別是最高的第5級,客戶理應是專業投資者,况且若是計算無誤,只作對冲業務成本,即使虧損,金額亦有限。若超過對冲需求,便是投資炒賣,更無投訴空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