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看新聞學懂了兩個新概念,一個是大陸股市實行了數天但夭折的熔斷機制,另一個則是《環球時報》將跨境執法(擄人)的邏輯赤裸裸地展現予我們看。李波和銅鑼灣書店另外4人失蹤之事,觸發了港人對現時和未來信心的熔斷機制,最近續領BNO成為網上熱話可見一斑。
自雨傘運動之後,社會運動的動員能力大大削弱,一部分人轉趨功利化(或以效益為先決考慮),另一部分則產生大量無力感,李波事件令不少香港人擔心如果他們在香港提出異見的話,會否在香港已經遭到擄走,或如一些敢言藝人那般失去大量工作機會。鬥爭為綱的政治環境,令不少香港人因為擔心香港前景,或是個人、家庭的人身安全、生活保障受到威脅,因而萌生去意。
在這種社會情緒逐漸發酵之下,討論前途問題更顯得迫切,然而處理此問題牽涉的層面(包括要處理港中關係、地位問題、政治制度藍圖、經濟發展、社會制度等)、對象比單純處理政制問題更為複雜和耗損精力,因此民主派陣營必須盡快進行新舊交替,而銳意以前途問題為政見主軸的政團和人物亦應考慮整合力量,在今年盡力出選立法會,透過選舉和將來的議會層面把議題放上公眾視野之中。
前途問題有其時限性,但更重要的是人心所向,如果人心所向非是討論前途問題,而是討論個人去留的問題,那前途問題就會像前天的大陸股市一樣,不消一會便會觸碰到熔斷機制的底線,難以再有足夠民氣處理香港前途問題。2047年之後,香港人還應該以「自己的方式」走下去,還是被北大人擄走各位的獨立意志,就看這數年造化如何了。
作者是中文大學教務會學生成員
自雨傘運動之後,社會運動的動員能力大大削弱,一部分人轉趨功利化(或以效益為先決考慮),另一部分則產生大量無力感,李波事件令不少香港人擔心如果他們在香港提出異見的話,會否在香港已經遭到擄走,或如一些敢言藝人那般失去大量工作機會。鬥爭為綱的政治環境,令不少香港人因為擔心香港前景,或是個人、家庭的人身安全、生活保障受到威脅,因而萌生去意。
在這種社會情緒逐漸發酵之下,討論前途問題更顯得迫切,然而處理此問題牽涉的層面(包括要處理港中關係、地位問題、政治制度藍圖、經濟發展、社會制度等)、對象比單純處理政制問題更為複雜和耗損精力,因此民主派陣營必須盡快進行新舊交替,而銳意以前途問題為政見主軸的政團和人物亦應考慮整合力量,在今年盡力出選立法會,透過選舉和將來的議會層面把議題放上公眾視野之中。
前途問題有其時限性,但更重要的是人心所向,如果人心所向非是討論前途問題,而是討論個人去留的問題,那前途問題就會像前天的大陸股市一樣,不消一會便會觸碰到熔斷機制的底線,難以再有足夠民氣處理香港前途問題。2047年之後,香港人還應該以「自己的方式」走下去,還是被北大人擄走各位的獨立意志,就看這數年造化如何了。
作者是中文大學教務會學生成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