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柳俊江曾為卡數打工 擔任「香港策略」大使 分享理財教訓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8日 21:35
2016年01月08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消費者對信用卡又愛又恨,不少年輕人在大學年代已有信用卡,有的未出來工作已弄得債台高築。前新聞主播柳俊江在大學開始已擁有第一張信用卡,當時嘗到信用卡的方便,消費也沒有節制,他認為最可怕是當時只找付最低還款額,又不知交少了卡數,餘下欠款額是以30多厘計算,結果大學畢業後出來工作仍為「卡數」打工,因而狠下決心「剪卡」,減少無謂消費,才令財務回復健康。


柳俊江擔任投資者教育中心宣傳「香港策略」大使,希望提升港人的金融理財知識,並向身邊親友分享其理財的看法及經驗。筆者在未接觸柳俊江時,以為他是一個精明消費者,但事實上他曾經還卡數只找最低還款額。


他表示,以往理財知識貧乏,反之很多借錢及「財仔」廣告無日無之,給予大眾印象以為借錢十分容易,不知不覺墮進了糖衣陷阱,沒有考慮借貸後要面對後果。


繳最低還款額 一年方還清卡數

柳俊江透露,當年申請信用卡後,消費習慣了便逐漸形成,在畢業時拖欠卡數約為萬多元,雖然不是很多,但由於當時2003年香港發生SARS,經濟環境不好,人工又低,故他也要用了一兩年時間才還清卡數。為何要拖卡數達一年以上才可還清?他坦言,沒有下定決心,只還最低還款額,所以還來還去仍有拖欠。最大問題沒有下決心剪卡,而且出街認為有張信用卡傍身較心安。而且看到卡數累積愈多時,愈不想看月結單,他自認當時採取了「鴕鳥政策」。不過,當時經濟環境差公司裁員,他擔心自己會失業,才下定決心剪卡。他表示,剪卡後有些不慣,但很快就適應,從而建立健康財務。他表示自己現時習慣將日常開支記錄,以方便知道自己開支情况,有效管理自己支出。


日常記帳 了解開支情况

事實上,市面上的選擇貸款可說是五花八門─由信用卡、私人貸款,以至稅務貸款及按揭貸款等,應有盡有。消費者可利用信用卡在商店、餐廳和網上購物消費,亦可以用信用卡在自動櫃員機提款。在世界各地,不少商戶均接受以信用卡結帳,使信用卡成為一種便利的付款方式,但不應視作長期性的信貸安排工具。


信用卡設有簽帳限額或信用限額,亦即發卡機構透過信用卡向你貸出的最高金額。發卡機構每個月會向你發出結單,詳列戶口結餘及最低還款額。每月繳清信用卡欠款,可避免支付高利息。因為信用卡的利息一般高於個人貸款或其他形式的信貸。假如消費者有還款困難,應聯絡你的銀行,商討處理方法。


合併欠款前 宜先取消部分信用卡

假如你有多項信用卡的欠款,你也許希望將這些債務化零為整。若把未償結欠合併為一筆貸款或轉入一個信用卡戶口,可以較容易查察自己的負債情況,並有機會節省利息支出。在合併信用卡欠款時,應先取消部分信用卡。當把所有的信用卡欠款轉到一個信用卡戶口,最好是取消一些已繳清欠款的信用卡。減少可用的信用限額,或許能助你妥善管理自己的消費模式。


最重要是準時繳付新簽帳額。雖然合併貸款後的利率可能較低,但新簽帳額將按信用卡的正常利率計息。不要逾期還款,以免受罰。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