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溫卓毅:叱咤獎與省港盃:兩種中港互動模式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6日 06:35
2016年01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的元旦假期,幾件與香港有關的文化體育事件,擺在一起看頗為有趣:

一是在廣州舉辦的除夕倒數晚會,有一個節目用普通話唱粵劇,省港兩地民眾同氣連枝一齊鬧爆如此踐踏粵劇文化。


二是叱咤頒獎禮,林海峰一曲「就算會有一點肚餓,唱首廣東歌代表我」道盡「廣東歌」辛酸,張敬軒拿金獎後感謝香港樂壇接納他這位「廣州仔」。


三是第38屆省港盃,記分牌上半場是慣常的「廣東隊vs.香港隊」,下半場變為突兀的「廣東vs.中國香港」。尾段廣東隊反超前,兩隊球員偶有肢體衝突,主隊球迷竟唱起《義勇軍進行曲》。據聞,港隊球迷還遭到主隊球迷以熟悉的粗口謾罵。


可以看到兩種中港互動模式:一種以香港樂壇為代表,雖然近年每况愈下、日薄西山,但爛船尚有三斤釘,足以吸納鄰近地區個別優秀人才到來發展,並給予足夠的尊重,也贏得對方的感謝。另一種類似綠茵場競技,勢均力敵但對手主場氣勢如虹,香港稍處下風乃至寡不敵眾,處處受到打壓,最終不歡而散,多年交情也隨風而逝,「牙齒印」愈來愈深。當然,按照後一種模式,叱咤獎也可以詮釋為:中資買起香港錄音室,搶走本地歌手金獎。


所以,中港關係緊張,省港兩地有時難免同室操戈,但有時又會同仇敵愾(定是同病相憐?)。何時呈現何種狀態?似乎民間活動尚可「同聲同氣」,一旦涉及建制官辦,則有諸多齟齬。這就像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程美寶教授曾指出,「省港澳」中,「省」是省城;「港」是港口,背靠省城;「澳」是海邊彎曲可以停船的地方。本來三地分工合作,休戚與共。行政劃界與權力建構,日漸使人們變得狹隘,忘卻了原來共有共享的東西。


所謂中港矛盾的根源,其實是否政府的庸人自擾?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高級研究助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