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識進補﹕施政報告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0月11日 05:35
2010年10月11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曾特首過去5份施政報告

2010年10月13日公布的施政報告是特首曾蔭權第6份施政報告,亦是他任內最後一份。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揭盅之前,且讓我們重溫曾特首過去5份施政報告的要點﹕

■2005/06年度

曾蔭權以「強政勵治 福為民開」為目標,將前特首董建華建立的政治架構「推倒重來」,恢復兩名司長管轄局長的權力;行政會議則重回以非官守成員為主的年代;並加強特首辦公室的「人馬」。連同增設駐內地、海外辦事處,以及設立食物安全檢驗檢疫署等,政府要增設逾10個首長級職位。

評論指出,這份施政報告「對強政勵治着墨最多,措施亦最具體」。但在政制改革方面不能滿足民主訴求,未能通過立法會的致謝動議。

■2006/07年度

這份施政報告以「以民為本 務實進取」為綱領,有評論認為「報告至少在政制發展、銷售稅等六大爭議事件上,都沒有提出具體措施,是缺乏視野、避重就輕」。當中提出的學券制是幼兒教育一大革新,學童入讀非牟利幼稚園可獲政府津貼,此舉普遍受家長歡迎。不過,亦有評論指出,私立幼稚園會面對收生困難,可能要考慮轉為非牟利幼稚園或面臨倒閉。

■2007/08年度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紓困措施,並推出被稱為「十大建設」的主要大型基建項目,耗資2500億元及預計創造25萬個職位。薪俸稅標準稅率和利得稅率各減1個百分點,又寬免第四季差餉,令庫房一年少收約76億元。此外,又提出12年免費教育、長者醫療券、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等多項政策。

有評論指紓困措施只惠及高收入一族及大公司,而弱勢社群只得小恩小惠。

■2008/09年度

這年較大的舉措是開展最低工資的立法工作,多年奉行「不干預」政策的曾蔭權一改口風,直指「市場不是萬能,干預不一定是萬惡」。但最引起爭議的是,曾蔭權有意增加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並設入息或資產審查機制。結果在一片批評聲音下,曾蔭權宣布擱置入息及資產審查考慮,生果金劃一提高至1000元。

■2009/10年度

曾蔭權提出發展6項產業,包括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環保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但最矚目的是他提出由兩家電力公司向全港用戶派發100元慳電膽現金券。建議出台後,即有消息指出,曾蔭權長子的外父莫錦泉有份代理慳電膽生意,有利益衝突之嫌,計劃其後終擱置。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13日出爐,社會輿論普遍關注政府如何協助市民置業,且看曾蔭權如何回應社會訴求。

■施政報告(Policy Address )作用是預告政府一系列施政方針及舉措,內容涉及教育、醫療、房屋等,在殖民地時代,香港已經有施政報告,參考自英國的Queen's Address。

回歸後,每年10月,施政報告由特首在立法會宣讀,但在2002年,時任特首董建華獲連任,以高官問責制需要試行期為由,延後宣讀施政報告,由2002年10月改為2003年1月,直至他辭職,這做法仍然不變。2005年,曾蔭權接任特首,回復以往慣例,同年10月12日宣讀施政報告,並以立法年度作為施政報告的有效期。施政報告並非由特首親撰,是由中央政策組負責統籌施政報告的起草工作。

施政報告網頁: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