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學獎得主遲享家庭樂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10月05日 05:35
2010年10月05日 05: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屆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大衛•朱利雅斯,以揭開人類感到痛楚的生理機制和止痛研究獲頒榮譽。55歲的他表示,年輕時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埋頭苦幹」,40多歲才有時間組織家庭,現感到科研以外,家庭亦不容忽視,閒時會與10歲兒子一起做實驗,並利用獎金帶他周遊列國。

助研「標靶」止痛藥 沒興趣牟利

市民感到身體出現痛楚,一般只會服用止痛藥了事,但人體產生疼痛感覺,背後的機制十分複雜。朱利雅斯15年前起採集令人感到痛熱的天然或合成藥物,專研人體內引起痛覺的神經「信號」,結果發現不同痛覺由不同神經「通道」負責,每當有關神經接觸到過敏物質,該神經通道便會傳送「痛楚」信息至大腦。

該研究發現有助醫學界針對個別神經「通道」研發「標靶」止痛藥。朱利雅斯表示,因為研究已公開發表,相信藥廠已開始研發相關止痛藥,但藥物出產需經長期測試,預計至少10年才能完成步驟,他強調自己只是科研學者,對製藥牟利沒興趣,亦沒有接觸任何藥廠。

測試最難 辣椒素致「眼淚直流」

他透露,研究的最難部分在於找出測試方法,他最終嘗試「由辣椒素開始」。他記起與工作人員初於實驗室工作時,經常因分解含辣椒素藥物而刺激眼部至「眼淚直流」,現在回想已是十多年前的事。

55歲的他與不少科學家相似,年輕時可通宵達旦留在實驗室工作,至逾40歲才組織家庭,現有一名10歲兒子。他有了家庭後,想花多點時間陪家人,但強調不會強迫兒子繼承父業,希望先了解兒子興趣,讓他自由發展,亦會利用100萬美元的獎金,帶兒子到世界各地認識不同文化。

明報記者 鄭穎瑩

邵逸夫獎得主系列(三之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