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鍾倫納﹕紅衣小浮屍前後種種心理 長青網文章

2015年09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9月09日 06:35
2015年09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伏屍土耳其海灘上的紅衣幼童,扣動了世人心弦。孟子從人見小童可能落井時的惻隱之心,的確廣傳於天下。許多人要求各國政府做點善事,但做些什麼?能做什麼?卻言人人殊,緊急國際會議已經開過幾次,有些政府還公開拒絕援助,態度最堅決的當然是一些靠反移民政綱當選的政權,不用說那些悍然暴力的新納粹主義團體了。即使素以人權標榜的歐洲左派也近乎沉默,中東的富鄰好像不知不覺,美國只願出錢和接收小量難民,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提醒國家預防難民湧入。可見單靠仁端無法解決問題,指望政府應急仍屬杯水車薪。人類必須從更廣深的角度來理解問題,才有機會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法。這篇短文,試圖從有關人等的心理層面來探索。


不見和平曙光 帶婦幼離家

其實在這趟難民潮中,絕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受害者的心理創害,都比那位紅衣小孩深切。他畢竟只有3歲,恐怖經驗不及伏屍不遠的哥哥和媽媽,也沒經歷過出海前很早便預料到危險的憂慮、承受落水時預見到孩子溺斃的悲痛,和妻喪子亡的父親此後終生的心理折磨。


這家人還算是有能力籌錢逃難的,在原地很受羡慕。他們除了救生衣,什麼行李都不能帶。蛇頭每人收費達1200美元之高,每艘橡皮氣筏都針插不下,不虞針刺即破,紛紛勇敢地出海。蛇頭遇上軍警便跳船,哪管蛇客死活。被捕不過坐牢8年,工作多幾年也賺不到那麼多錢!救生衣每件35里拉,來價30,販賣者無暇思量貨物會救生,還是送死。


路途那麼危險和昂貴,抵埗後又受排擠,是以希望改善生計者遲疑不決。儘管各處都有治安和貪污問題、種族或宗教衝突,很多人對統治者都不滿意,一般人卻也習慣了原地生活,建立了工作和閒暇的網絡,寧可一家人沿續平常軌道。那些在原制度下有較佳待遇的,即使有種種申訴,更不願離開。可是,戰爭多年仍看不出和平曙光,家園打爛、水電不繼、學校醫院時開時閉、生命財產不保,任何政治原則和道德辯論徒屬侈言,有能力的人相繼離開,連婦幼也帶上。加上蛇頭宣傳歐盟把善待難民看作道德責任,《都柏林協議》的確讓難民在入境國登記後選送最終目的地,終於掀起以10萬計的移民潮。儘管今年至少已有數千難民葬身大海,還未包括個別和整群死在貨車內和鐵道上的偷渡客。


全球4000萬人10年未得安置

據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從2011年內戰開始至2015年7月間,離開敘利亞的難民已達400萬,在國內流離失所的還有760萬人,餘下那1100萬人,隨時也會淪為難民。阿富汗境內的無家可歸者有259萬,暫時仍可留家的大約3000萬……全球在2014年底共有5950萬人因戰亂和迫害而成為難民,其中2200萬是過去10年內產生的,即至少有近4000萬人至少10年尚未得安置!僅2014年便有830萬人,趨勢仍在增加!敘利亞離家者已逾人口一半。戰火若不息,單單一半暫時留家的阿富汗人若離家,難民會再增1500萬!


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本來屬於中上階層的難民,都跟身無長物的同胞一樣,首先擠往經濟最糟的希臘、意大利、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等南歐經濟弱國。那裏無法應付,歐盟仍在爭辯各國要接納難民的配額。德國和瑞典接納了近半難民,其他仍在推搪,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4國還在反對接收比例的規定。


接收了大批難民的政府則受到國內反對。即使在經濟上和文化上最易接受難民的德國(二戰時很多國人被外國收留),難民也不好受,尤其是在經濟較差的地區。今年前半年就出現了200多次針對難民的襲擊,連帶數十名警察受傷。德國總理默克爾一方面撫慰行將被遣返巴勒斯坦的小難民,一方面硬着心腸說:難民成千上萬,「如果我們說『你們都來吧』,我們將無法承受」。這是最有條件接收難民的政治家能說盡的話了!


任何政府都有其預算和計劃,不易受一時情緒或仁念改變,調款救濟難民,勢必犧牲國內一些利益。雖然一些德國人自願收容個別難民,更多視難民為爭飯碗者。引人道主義搖籃以為豪的法國人,在10%的高失業率下,在激進分子刺殺諷刺回教的漫畫家後,反對接收難民的民意飈升至三分之二。以人類文明前衛自詡的歐洲政府,目前能提出的對策,仍是堵塞、捉蛇頭、隔離,和疏導往鄰國(例如德國教難民學瑞典語),主要是應急措施。


國家機構不能獨立解決長遠問題

當前的國際形勢和國內民主選舉方式,也令許多民主政權不敢也不能提出長遠的全盤解決方案。難民輸出國的災難既有國內的矛盾,也有外國的挑撥,不是個別民主政權輕易挑上的大樑。中東的獨裁政權則毋須顧忌民間道德訴求的挑戰。這系列國際性難民潮證明國家機構不能獨立解決一些長遠問題。即使德國那麼強大也不常能獨善其身。何况德國本身一些重大的政治經濟利益和軍事行動,也同時是中東和非洲內亂的因素。其他歐盟政府和企業也各有利害關係。選民若能在政府決定跟美國出兵中東前,在企業以強大的商業和科技攻入中東和非洲時,多些討論長遠利害,少些殺雞取卵、以強凌弱、漠不關心的心態,或許會少些鄰國殘破、少些難民湧進國境、少些見到浮屍、少些事後才生惻隱之心的機會。


作者現居於美國俄亥俄州,曾任教授、研究員和行政主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