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們什麼時候才不以偏概全?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3日 06:35
2015年08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早些時候和一些建制派的朋友飯敍,他們對港大學生衝擊校委會會議一事非常反感。我是席上唯一染黃的,自然遭老友們清算。有人說:「我不願意看到香港暴力事件升溫,我感到很心痛,真不明白現今的社會是怎樣的!」我倒覺得用某些年輕人的激進行為來否定整個爭取民主運動,是有欠公允的。


很多人都希望聽到一個完美的故事,王子是英俊瀟灑武功高強的,公主是嬌艷如花充滿愛心的,巫婆是樣貌醜惡心地狠毒的……諸如此類。現實中,尤其是政治,卻不是那麼黑白分明。看事情,要分本末,年輕人的衝動,我們這些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可能看不順眼,但事件的原由是一個破壞制度的「等待首副」的笨決定。校委會可能有其他苦衷,例如陳文敏身上帶有太多的政治色彩,但他們沒有說。


現今港人 有很大無力感

今天香港社會最需要的是包容,但梁振英政府剛愎自用,再加上傳媒有意無意將政治問題兩極化,非黑即白,導致很多香港人,包括最近辭去港大校委會委員的袁國勇教授,都有很大的無力感。左右兩邊都有人希望將社會上的張力升溫。建制派中固有人是management by crisis,利用危機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穩固自己的管理權。民主陣營有些人亦故意將事件擴大,以爭取激進派的票,從而藉現行立法會選舉制度拿穩議席。兩邊都是機會主義者,行為可鄙。


建制派說暴力事件反映香港沒落,但客觀地看,香港何來暴力事件,這些肢體衝撞有沒有弄出人命?比起世界其他地方,如韓國、美國、泰國的示威行動,香港拍馬也追不上。香港人怕亂,結果變了過敏(又或是像成龍提出的中國人愛被管論,習慣了殖民地年代的主子說了算)。同樣,民主派的朋友說警察暴力,香港的警察暴力在全世界的先進城市中肯定排名甚低。我們不應因為政治潔癖而令每件事情都覺得有政治的黑手,實際情况未必如此。


應拿出一點愛心與包容

年輕人上街,是環球趨勢,不獨是香港,部分是經濟原因;社會的向上流動性堵塞了,令他們覺得失落,另方面上一代胼手胝足積累下來的財富,又足夠給他們溫飽,很自然他們便會為了一些精神上的不滿足上街。做事要順勢。一黨管治下的中國興起是大勢,年輕人的不滿也是大勢,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主人更是周而復始的大勢,我們應該拿出一點愛心和包容。


[張宗永 翼之聯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