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黎淑怡、程綺瑾、葉兆輝﹕公營機構應率先保障穩定、公平的工作環境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2日 06:35
2015年08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日前,一名待業中的教師自殺身亡,傳媒的焦點落在常額教師及合約教師制的爭辯中,指出那名教師雖擁有3個碩士學位,仍一工難求。其實,自殺事件受多因素影響,包括個人的心理狀况、處理問題的方法、生理及環境因素等,固難以簡單地判斷自殺的原因。但跳出單一的自殺個案之外,不可否認的是,合約制僱員的工作穩定性、待遇公平性在本港普遍存在,影響到眾多在職或待業人士的心理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同樣重要,缺一不可。而「心理健康」是指「一種健康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能夠實現自己的能力,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能夠對其社區作出貢獻」(世界衛生組織,2014)。而一個穩定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對維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可是,現行的合約制度,不論是有關合約教師或是非公務員合約僱員,都被批評為同工不同酬、晉升機會少。葉建源議員此前撰文,呼籲「還合約教師應有待遇」,文中列舉了合約教師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本文不再贅述。


政府外判工作 忽視人員福利

自2001年開始,政府在更大範圍的部門實施外判計劃。截止去年,政府各部門共聘請了大約6萬名合約制僱員。與合約制教師類似,他們當中也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前途不穩定的問題。如顧汝德在《富中之貧》一書中所評論的,政府外判工作是完全模仿商業機構的運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最大化利潤為目標,而忽視工作人員的福利和利益。但另一方面,當我們審視這些工作類型,例如教育、食物環境衛生、住房等,都屬於我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職能部門。以教育為例,教師的穩定和身心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學生的健康成長更關係到香港的未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在崇尚自由經濟的英美國家,始終都並未將教育開放給市場經濟。基礎教育應以保障公平性、質量為首要目標,而非盈利。即使退一步講,政府起初以合約制聘請新教師及其他政府的專業職位,是基於當時香港經濟環境差的理由。但近年經濟好轉,連續幾年政府庫房水浸,政府及學校為何沒有重新檢討制度,及時投資到需要保障的公共服務部門?


晉升機會和諧工作環境助挽人才

每間機構都希望能聘用及挽留優秀的人才,而聘用條件、晉升機會、和諧友善的工作環境等都是能否吸引人才的因素。例如:合約員工及常額員工均能享有同等的基本福利(好像醫療、年假等)及晉升機會;若合約員工表現良好,可以加長合約期,獲得增薪點,甚至訂立一個合理的期限,讓員工轉為常額員工;而在常額編制內的員工,則需按表現來決定是否能有增薪點,而非自動按年增薪,以鼓勵員工持續投入工作,保持優良的表現。


今年5月,facebook宣布將外判服務僱員的最低工資升至每小時15美元,超過美國的最低工資標準,並提供每年15天的有薪假期;對於有新生兒的外判僱員,可以獲得有薪產假或4000美元的補貼。該政策獲得普遍好評,令facebook作為僱主的公共形象更上一層樓。事實上,矽谷的高新科技公司近年普遍在提升對合約制僱員的待遇。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公司總能吸引到全球最優秀的人才,而新一代都不再夢想做航天員,而是夢想去Google、facebook工作。當商業公司都已經意識到保障員工公平待遇對機構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本應承載更多社會責任感的政府部門、學校等,是否也該反思現在的僱傭制度了?西方有一句很貼切的說話「if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 若要提升香港整體的競爭力,應該讓僱員得到合理、穩定和公平的待遇。


作者黎淑怡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研究員,程綺瑾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葉兆輝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與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