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公布,梁家榮接替鄧忍光出任廣播處長;以梁家榮40年新聞傳媒工作的資歷,從專業角度審視,相信不會有人懷疑他做香港電台總編輯的資格。不過,衆所周知,港台的角色和功能超乎一般傳媒機構,歷年來都處於政治漩渦之中,主持港台工作的人,即使有足夠專業知識技能應付工作,但是不等於在政治紛亂之中就可以把港台置於恰當位置。歷年來,社會上環繞港台角色的爭議,已經充分說明這一點。怎樣處理政治,將是審視梁家榮帶領港台和取得什麼成績的標尺。
新處長政治取態模糊
難猜度帶領港台路向
梁家榮由1975年起投身新聞工作,歷任記者、編輯與傳媒高層管理人員,先後涉及印刷媒體、電視台和創辦過網上電視平台;地域則除了本港,在美國也有傳媒工作經驗,獲委任為廣播處長之前,則在大學任教。以傳媒人而言,梁家榮的資歷可說十分完整,環顧目前本港傳媒中人,擁有類似資歷的人並不多。因此政府委任梁家榮掌管港台,擔任類如總編輯的工作,從資歷和所需專業要求而言,應該是合適人選。
港台兼具政府部門和傳媒機構兩種屬性,在香港目前的政治生態,廣播處長的政治取態,或有沒有政治取態,都備受關注。從已知資料,梁家榮的政治取向模糊,未能窺見他會怎樣處理港台面對的政治局面。歷來所見,梁家榮處理新聞而踰乎新聞元素的,是他在亞視處理江澤民死訊的報道,此事也導致他4年前辭去亞視高級副總裁(新聞及公共事務)的職位。
當時,有亞視高層向新聞部施壓,要它在新聞報道時段報道江澤民的死訊,事實證明那是錯誤消息,江澤民至今仍然健在。是時也,亞視高層向新聞部施壓已非什麼秘密,梁家榮作為亞視新聞最高負責人,說過「若新聞原則、新聞操守守不住,就沒有資格做新聞」;其言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使人隱然看到一名錚錚風骨的新聞工作者,為了捍衛新聞專業而無視名位,展現承擔的氣概和作為。一時之間,不少人給梁家榮戴上「新聞良心」的桂冠。
其後,梁家榮在立法會資訊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表示誤報江澤民死訊,性質只屬新聞專業判斷失誤,與高層干預新聞部無關,因為他沒有證據證明干預,云云。這個說法,當時不少人都說不合邏輯,因為既然是「盡了所有的努力,也阻不到江澤民死訊出街」,若說亞視高層沒有干預,梁家榮何須阻止?連梁家榮也阻不了,怎能不算干預?江澤民死訊是梁家榮新聞工作的污點,當時他因而辭職,但是事隔4年了,他留下來的疑問,仍然困擾着關心和維護新聞專業和新聞操守的人。
回顧這件事是要指出一點,主持傳媒機構的人,對機構的取向有很大影響力,甚至起着決定性作用。梁家榮會對港台帶來什麼變化,按他歷來表露,缺乏有迹可尋根據,而「亞視江澤民死訊」這一幕,有關他的處理、應對和前後轉折,是否可解讀為潛藏一些隱喻,值得在往後的發展觀察。由於梁家榮空降港台任處長,而港台中人一直爭取從內部晉升此職位,因此梁家榮今日履新須即時處理與港台同仁的磨合,以過去兩任處長黃華麒與鄧忍光的初來甫到經歷,預期港台路向將是職方關注的重點。
強化討論平台功能
保持社會多元多樣
過去20多年,港台內外事態,一直處於風口浪尖。於內,港台曾經因為管理不當,行政混亂,出現虛耗公帑以至中飽私囊等種種弊端,政府要空降政務官到港台任副處長和處長,徹底整頓;於外,政治一直纏繞港台,特別是回歸之後,各方政治勢力都要影響港台,包括前任特首董建華曾經批評港台個別節目,建制陣營對港台有節目經常與政府對着幹,不滿之情早已宣之於口。建制陣營對港台有成見,以港台興建新大樓為例,建制派議員諸多挑剔,政府即使減少預算,仍然不獲建制派支持通過。從情勢看來,「陰乾港台」是一些建制陣營人士的圖謀,梁家榮能否扭轉這個局面,對他來說是考驗。
港台景况離不開政治,即使拒絕沾染,政治也會找上門來。因此,廣播處長的能耐,除了掌握與傳媒傳播相關的知識技能技巧,還要懂得與政治周旋。港台是政府部門,從當局的視角,港台即使不協助施政,也不應該事事扯後腿,當局這個要求不能說完全不合理,黃華麒和鄧忍光就謀求處理好與政府的互動和關係。港台在政府與各方政治勢力之間保持相對獨立,以公正持平體待爭議事項,這些肯定是梁家榮首要關注事項。
政府部門屬性只是港台其中一面,其社會功能與社會公器實質,是港台更重要一面。長期以來,港台在社會事務發揮了討論平台的功能,做得是否足夠、是否需要調校都可以檢討,主要是這個平台的功能必須保持並強化。另外,這個平台應該容讓社會上各種聲音都得到充分展示,即是說社會的多元化、多樣化要在這個平台展現出來。統領港台發揮這樣的功能,專業知識和技能少不了,但是在紛亂的政治生態,怎樣才做到各方都是持份者,需要政治智慧和手腕;對於梁家榮來說,這將是更大的考驗。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