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曾經,大學校長在香港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但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近日的言論,不禁教人搖頭嘆息。
沒有學生,哪有學校?作為大學的校長,除了個人的學術成就,我們還期望他能捍衛大學的學術自由開放氛圍,對學生有能人所不能的包容與愛惜,但讀畢劉遵義先生撰寫〈拯救我們的下一代〉的文章,憤怒與心痛的感覺頓然而生。
劉遵義在文中以極為嚴厲的言辭,批評早前圍堵港大校務委員會會議的年輕人是「暴徒」,他更反問納稅人的錢是否應該繼續用在驕縱以自我為中心、對其他人的自由和權利,全無尊重和關切的「被寵壞的小混蛋們」身上。他更建議對參與行動的「暴徒」小懲大誡,比如監禁一天,或做100個小時的社會服務,這會對這些年輕人大有好處。他說:「我對於我們的一些年輕人當晚的行動深感失望,我對於他們的未來和香港的未來都覺得絕望。 」
敢問作為一位前大學校長,在面對一班為了捍衛學院自主而發聲的莘莘學子,也許你不認同他們的行動方式,但現時仍作為一間高等學府的教授,竟然像街邊阿叔看人不順眼,便不負責任地隨便大喊一句「拉佢喇」,這是劉教授對學生的教育理念嗎?劉教授在文中沒提過一句,為什麼學生圍堵校委會、他們行動背後的理念是什麼,只看到學生衝擊權威便不問情由的斥責,不脫傳統的家長式思維。
學生們圍堵校委會,為的是捍衛香港寶貴的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保護培育香港知識分子的大學,可保留着多元、包容和自由,他們追求的,是足以福延香港世世代代的珍貴價值。作為前大學校長,在這危機中眼巴巴看着外間的政治力量粗暴干預學院的自主,斷送香港的學術自由而不哼一聲,反只顧痛斥學生行動的不是。誰應愧對香港的未來?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沒有學生,哪有學校?作為大學的校長,除了個人的學術成就,我們還期望他能捍衛大學的學術自由開放氛圍,對學生有能人所不能的包容與愛惜,但讀畢劉遵義先生撰寫〈拯救我們的下一代〉的文章,憤怒與心痛的感覺頓然而生。
劉遵義在文中以極為嚴厲的言辭,批評早前圍堵港大校務委員會會議的年輕人是「暴徒」,他更反問納稅人的錢是否應該繼續用在驕縱以自我為中心、對其他人的自由和權利,全無尊重和關切的「被寵壞的小混蛋們」身上。他更建議對參與行動的「暴徒」小懲大誡,比如監禁一天,或做100個小時的社會服務,這會對這些年輕人大有好處。他說:「我對於我們的一些年輕人當晚的行動深感失望,我對於他們的未來和香港的未來都覺得絕望。 」
敢問作為一位前大學校長,在面對一班為了捍衛學院自主而發聲的莘莘學子,也許你不認同他們的行動方式,但現時仍作為一間高等學府的教授,竟然像街邊阿叔看人不順眼,便不負責任地隨便大喊一句「拉佢喇」,這是劉教授對學生的教育理念嗎?劉教授在文中沒提過一句,為什麼學生圍堵校委會、他們行動背後的理念是什麼,只看到學生衝擊權威便不問情由的斥責,不脫傳統的家長式思維。
學生們圍堵校委會,為的是捍衛香港寶貴的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保護培育香港知識分子的大學,可保留着多元、包容和自由,他們追求的,是足以福延香港世世代代的珍貴價值。作為前大學校長,在這危機中眼巴巴看着外間的政治力量粗暴干預學院的自主,斷送香港的學術自由而不哼一聲,反只顧痛斥學生行動的不是。誰應愧對香港的未來?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