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有一部分香港人因為個6歲童星的寫真集而非常憤怒。
其實還有更多應該憤怒的事。只是,大家都已經憤怒得有點累吧?
閱讀我文字的人都知道,我是研究「性暗示」,而且知道,什麼東西可以用作「性暗示」,和「性暗示」在任何商品中的重要性。如果德國體育選手阮馬素不是擁有他那副魔鬼身材及天使樣貌,我相信他現在應仍在德國做一個普通的運動員,而不是在香港出席鐘表活動、賣健康食品廣告的明星。如果日本體操選手加藤凌平、內村航平不是那樣子,不是穿那緊身衣褲比賽,我想沒有人會在乎體操運動。
我的朋友都愛送我「月曆」做禮物。不論是英國跳水選手Tom Daley,抑或是日本足球選手內田篤人的月曆,我也有兩個。女性朋友打開Tom Daley 的月曆時,第一時間就會揭到夏天那幾頁,點評一番:「有沒有搞錯,去年也有5張沒有穿上身的,今年只剩兩張?」、「搞什麼?今年的泳褲布那麼多的……」。而anan雜誌為內田篤人出版的 2015 年月曆,還擺明車馬「一月兩制」:每一個月份,都有穿衣服版本和不穿衣服的版本,總之要菜要肉,悉隨尊便。再看舞台劇界,行內人都知道香港舞台劇界有幾位被留意的男演員,都是以身材火辣出名的。因為,香港觀眾,尤其是舞台劇觀眾,都好像很愛付款看台上的男人不穿衣服。而製作單位為了保住票房,很多時候都會安排男演員在台上換衣服,甚至是整場戲不穿衣服演完,去吸引觀眾。這些,都是「性暗示」帶來的商機。
我不反對人用身體賺錢的。畢竟,腹肌跟頭腦,都是器官,都是身體一部分。好些香港人都愛用「文妓」去形容文字工作者,用身材賺錢和用腦子賺錢,都是用身體賺錢,沒有誰比誰更高尚。
再者,閱讀我文字的人都知道,我是不太理會「小女孩是不是應該出來賺錢」這些道德問題的。童星在日本也流行,大家都愛看。只要那些父母夠常識,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小孩也沒有因為太忙太累而搞得健康(不論是身體健康或是精神健康)有問題,我倒沒太多意見。反正,在亞洲人社會,「孩子是父母資產」概念根深柢固,我反對也沒有太多意義。只是,我也不會是童星的粉絲,我迷的傑尼斯偶像,大多都是青少年,十五六歲(當然,嵐也30,V6的三宅健今年也36了吧?),青少年偶像跟粉絲共同成長,是偶像文化中重要的元素,我沒有反對。
搞不清情色和色情的分別
只是,那6歲女孩的寫真集令我覺得不舒服的,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情色和色情的分別,而去提出什麼「淫者見淫」、宮崎駿動畫也有「女孩露內褲的場面為什麼不去批判他」之類的論調。更可恥的,就提出Sally Mann的作品相提並論,實為反智。
我不怪他們。我在香港的教育系統之中,保守的中學是不會跟學生討論什麼叫情色(eros),什麼叫色情(pornography)的。我也是在大學新聞系的「媒體、性與暴力」課才有多點討論。攝影作品,不是以露出幾多皮膚去界定是否色情,而是整體的畫面、光影所建構的感覺,連同被寫體所展出的姿勢,其帶出的暗示等等,都有一套系統。
如果,有些人看了那些6歲女孩的照片,都覺得沒有問題,是「淫者見淫」,我倒也很想簡單的問一句:如果你有一個女兒,18歲以下的,就請他們用同一姿勢,拍同一輯照片放上網,公諸同好,展現一下藝術美好不?他們不敢,他們不會。因為,香港人是很直截了當的。人家女兒拍,人家女兒賺錢,人家女兒的事。我家女兒拍,又沒有錢賺,何苦要做?
這宗女孩寫真集事件,沒有什麼值得反思。只是再次提醒我,在香港道德是沒意義的,尤其是當有一個五年級小朋友墮樓,副校長為校譽而拖延救援,所有人只有揪心,你就知道,道德是沒意義的。「天底下無不是的父母」是騙人的。人性貪婪、虛偽、多重標準、朋黨文化大過天,本亦如是。阿門。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