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政治爭拗揮之不去 難望專注發展經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5日 06:35
2015年07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近期在北京先後會見了特首梁振英、中華總商會訪京團和民建聯訪京團。綜合透露出來的信息是,中央藉此宣示「後政改」的對港方針政策,並佈置工作。總的而言,中央對港方針政策未見改變,工作重點則由過去兩年的推動政改,轉而支持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是務實做法。不過,政改方案被否決之後,本港政局未見好轉,朝野持續鬥爭,能否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擺脫滯後狀態,追回已經失去的時機,還得視乎朝野是否願意調整取態,開展良性互動才可以確定。


後政改對港政策

張德江宣示不變

政改歷經接近兩年鬥爭,反對陣營與中央尖銳對峙,連港獨思潮也冒出來了;不少人擔心在「後政改」時期,中央會收緊對港政策,坊間甚至有中央將懲罰香港的說法。從張德江在三場會見釋出的信息看來,這些擔心是過慮了,特別在會見中華總商會訪京團時,張德江強調了中央「五個始終堅持」,包括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始終堅持按香港基本法辦事;始終堅持依法循序漸進推進香港民主發展;始終堅持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始終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些方針耳熟能詳,具體政策是否切合香港實際情况,取得大多數港人認同和支持,尚待觀察。不過,只要方針不變,大概可以確定對港政策不致出現翻天覆地改變;至於懲罰香港之說,更是無稽之談。


昨日,張德江會見民建聯訪京團,釋出的信息除了對民建聯有期盼並提示之外,基調仍然希望香港在後政改時期,集中在經濟和民生事項。張德江提到政治時,指出凡事政治化對發展無好處,香港過去的成功並非出於政治鬥爭和街頭抗爭,他希望香港社會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張德江的說法,可以解讀為即使中央對民建聯的角色和功能另有期待,但是仍然服膺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大前提。


至於張德江會見梁振英之後,梁振英轉述張德江列舉了一系列國家的大策略和專門為香港提供的一些發展機遇,包括「一帶一路」、亞投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十三五」規劃、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滬港通」、「深港通」、廣東自貿區與福建自貿區等;張德江期望香港用好這些機遇,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可以想見,張德江與梁振英的對話,涉及更多推動經濟的方向或構思,即使對年輕人在佔領運動的表現有不滿,中央還是希望透過發展經濟,給香港新一代提供更好的事業發展機會及生活。


這種思維,完全不同於有人一度提出的「放棄年輕人」的極端說法,說明中央重視年輕人,要給他們創造機會。因此,未來的日子,從中央到特區政府已經確定以發展經濟為綱,希望綱舉目張,紓緩各種深層次矛盾,使香港重拾上升的軌迹。可以肯定地說,致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絕對不僅是中央與特區政府的期望,大多數香港市民對此也熱切盼望,只是目前的情况,大有樹欲靜而風不息之勢,政治爭拗以至鬥爭仍然主導着政局,未見有回歸務實理性的轉向。


樹欲靜而風不息

短期難回歸務實

政改方案否決之後,泛民陣營的不合作做法,未見息止,創新及科技局在財委會繼續被「拉死」。當局對泛民議員的舉措,持續針鋒相對,在莊嚴的議事堂上,議員與當局或議員之間繼續相互攻訐,而且言詞愈趨激烈,使本應是理性辯論的議事堂,淪為宛如市井之徒的爭吵之所。事態使人十分無奈。


未來一年有兩個選舉,一個是今年11月的區議會選舉,一個是明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歷經政改鬥爭、佔領與反佔領對峙之後,各方對這兩次選舉都有憧憬,都認為對一己選情有利,會卯足勁爭逐。過去兩年狂飈之後,近期政壇好像趨於平靜,可是任誰都知道這是風雨前的寧靜,各方都在秣馬厲兵。暑期過後,區選熱度將會迅速升溫,屆時陣營對壘,各方對碰,政治議題又將充斥整個社會空間。至於明年的立法會選舉,關乎各個陣營權力消長的競逐,政治更不可能缺席。因此,若說政治化,從這個角度檢視,那是無可避免的趨勢和發展;在選舉期間,要各方陣營和政客放棄玩政治,稀矣!難矣!或許只能期望兩次選舉之後,權力組合塵埃落定,各方願意回歸務實理性,在社會凝聚最大共識,齊心協力發展經濟,追回已經失去的時間和機遇,使香港重拾向上發展的動力。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