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的P2P發展迅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者對風險的認知。很多平台有一個重要的殺着,就是「保本」,即對投資者的本金或利息承諾保本,因此大家對風險的意識便會降低。
現有保本模式風險大
這個跟國外的模式是非常不一樣的。保本的形式可以是自有的風險準備金,亦可以是第三方小微貸或擔保公司,甚至是保險公司。但這些所謂的保本其實風險很大。比如說風險準備金模式,就算是規模最大的紅嶺,準備金也只是貸款的1.2%而已,以P2P這種高風險的貸款來說是太低了。
至於擔保公司模式,以積木盒子為例,作為部分貸款做擔保的河北省國企河北融投竟然亦於今年4月面臨破產危機,令市場對這個模式的持續性產生懷疑。至於保險公司模式,以精融匯為例,該平台承諾全部投資項目均投保履約保證保險,合作的保險公司為華安保險,但究竟以內地保險公司的經驗及數據庫,能否正確對這些貸款的風險定價是很令人擔心的。
周末出台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對之前基本上「無王管」的互聯網金融訂立了初步的框架。關於P2P的部分,相關的監管機構是銀監會。《意見》將網絡借貸做了分類,分別是個體網絡借貸及網絡小額貸款。前者只可以信息中介性質而已,不能提供增信服務、非法集資及擔保。後者需要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的規定。筆者預期《意見》出台後,銀監會將有更多監管細則出台,相信將令這個行業的發展更加規範並且加快行業洗牌,長遠降低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另一方面,《意見》要求客戶資金要託管於第三方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障了投資者。
監管助加快行業整合 壓低資金成本
總結一句,網絡借貸的需求是存在的,但現在的資金成本太高,令貸款對像只能是「次優」(Sub-prime),而並非真正有需要而風險又可控的無抵押消費貸款及小企業。《意見》及後續的細則出台,將令行業發展更規範,加快行業整合,繼而令有實力的平台做大,最後壓低資金成本,做到真正填補銀行未能滿足的空白貸款需求。
股飈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三、五刊出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