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有Say﹕驪歌吹奏.情永在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4日 06:35
2015年07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臨近六月底、七月初,是各幼稚園和小學舉行畢業典禮的好日子。筆者有幸參加多間學校的畢業禮,眼見不同學習階段的畢業生在典禮中都精神抖擻,甚至施展渾身解數,務求令來賓欣賞自己的精彩表演。其中,筆者最欣賞就是幼稚園畢業典禮的文娛表演,教師差不多安排了全校學生參加,簡直是以100%「高參與、高展示、高期望」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而且每項表演不惜工本,充滿創意,不論衣履打扮、情節內容,務求令家長拍案叫絕,眼前一亮。幼稚園學生表演有時比小學生更賣力、更投入、更具童趣。反觀,小學生可能因踏入青春期,他們每一舉手、一投足,有些比平日更害羞答答,欠缺大方及自信,令人不禁反思教育如何給予他們丁點自信,充滿感染力。


幼園生表演比小學生更自信

邀請畢業典禮的主禮人是最令學校費神,大多數學校都會邀請在社會上顯赫的名人商賈,或是某行業的專業才俊,甚至教育局的分區發展主任等等,校方希望藉着他們的成就成為畢業生發憤學習的榜樣,不過他們的訓勉辭大都千篇一律,「新鮮」有限。尤其教育局的官員,他們的分享都如罐頭般飽肚,但驚喜沒有,穩紮穩打,難有「失手」的情况。


師長校友分享 平實中見不凡

然而,筆者最為欣賞莫過於學校能邀請一些平凡校友,能與學弟學妹分享在校園每個角落的軼事剪影,或者是昔日師長的語重心長,讓出席者如喝一啖清茶,或如家常便飯般,回味點點的甘甜、絲絲的暖意。雖然這類校友沒有如上面所提到的嘉賓的顯赫成就,但也不失平常百姓家的親切真實。在平凡中顯出不平凡,讓每一個畢業生都可以有盼望他日也可以成為校友般,有自信地回母校,與其他學弟妹分享平常生活的智慧。曾聽過一個校友的分享,他現已是「坐四望五」的中年人,令他最深印象是每天背誦的主禱文。雖然他不是教徒,但直至現在,經文的每字每句他仍然可以琅琅上口。而且他即場邀請現場畢業生一起同聲背誦,一刻間,劃開了時間的分野,讓學兄弟姊妹連接相通之處,交織出溫馨感人的場面,同出一脈,世代相傳之美。


情感教育 薪火相傳

學校除了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培育情感的溫室。一個小孩用六年的光陰接受皮毛的基礎教育,至十一、二歲,卻漸能孕育出人情關愛、支持樂觀、奮發向上等正能量,全賴小學教師們所堅持經營每一個場景,構成多元化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從事件感受情理,由情理發於心,以行動實踐。縱使桃花依舊,人面全非,然而薪火相傳的精神,卻隨着學校的使命一代代相傳下來,自然地,師生彼此情永存在!


作者簡介﹕五位校長輪流執筆,說出教育心底話

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校長鄧依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