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訪問林園、張程光及郭基富三位「民間股神」,他們同樣對股市短期審慎,結果上證綜指於上周初跌勢轉急,拖累恒生指數周一至周三(7月6日至8日)最多曾下跌3228點或12.4%,最低報22,836點。惟上周後期港股市已從低位回升逾2000點。港股調整期是否已告一段落?面對極端波動市况,投資者應該如何自處?今期封面故事請來兩名殿堂級基金經理——惠理集團(0806)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及翱騰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兼首席投資總監祝振駒分享其最新部署,他們都認為中港股市下半年仍有可為。
相信目前不少投資者均關心,港股會否重演像2008年一樣股災式下跌?抑或調整期已完成,可以趁低吸納呢?謝清海就此大派定心丸,表明仍然看好中資股未來5至10年的表現,更透露中國股票及基金佔其私人投資組合最大比例。
無懼過山車 私人重倉中國股票基金
回看近日是次A股波濤洶湧的市況,謝清海指出,原先的正常市場調整卻演變為醜態百出的驚慌場面,起因是監管當局於6月中旬開始清理場外配資,限制孖展融資活動,而A股由散戶主導,其在早前一年的升浪已錄得巨大帳面利潤,面對市場突變急於套現離場。結果上證綜指於上周四(7月9日)最低報3373點,較6月12日高位5178點,三個多星期跌了34.9%。謝清海形容,政府採取措施以穩定市場的行動來得太慢及太少,令市場突然之間由狂熱轉變為恐慌。
謝清海說,雖然投資於A股從來都是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但近日波動明顯較平時擴大及震盪人心。根據過往經驗,他退後一步及冷靜評估情况,得出結論是:「情況並非大家表面所見到一樣差!」以下是他提出的三大原因:
非真正崩盤 A股今年仍錄升幅
第一,是次A股並非出現真正崩盤。雖然6月12日至上周四顯著下跌,但即使以上周低位計,A股今年以來仍錄得升幅,其過去一年升幅更近七成。
是次大型調整,難免令最近開始入市的投資者輸錢,但更多投資者於更早前已入市,故其目前仍有利可圖。這解釋何以市場並沒有出現真正的恐慌,所以不要對是次調整反應過敏。總的來說,牛市總會攀越恐懼之牆(Wall of worry)向前進發的。
第二,「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意味內地政府有巨大能力去影響市場。中央視建立健康股票市場為首要政策目標,而目前仍有很多工具可用。
政府可強力干預市場 直至達到目標
與西方國家不同,內地政府可以強力干預市場直至達到政策目標,毋須得到立法機關同意。央行已出手向官方背景的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動性,在市場購買股票。另外,內地居民財富主要儲存於存款及房地產,只有10%至15%用來買股票,未來仍有很大增持股票的空間。
(編按:根據官方數據,內地去年底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49.9萬億元人民幣;參考謝清海上述分析,若其中10%投資於A股,涉及資金達5萬億元人民幣。雖然上述存款轉移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但只要中央短期能夠穩定市場信心,該趨勢料可持續,可望繼續支持A股牛市行情。)
第三,A股某些最不健康的情況已被清除。例如過度融資買股被視為是次大型調整的罪魁禍首,但目前融資餘額已從6月18日高峰期的2.3萬億元人民幣下降至低於1.5萬億元人民幣。目前A股估值已更加合理,滬深300指數預測市盈率約13.5倍,較10年平均數折讓9%;而香港上市的H股的預測市盈率更只有9.2倍,故H股目前是惠理在中資股的至愛。
內地改革進程會減慢
基於上述三大原因,謝清海仍然看好A股後市。但他強調,A股始終屬新興市場,即使牛市持續,該股市將會繼續波動,隨時會再出現震撼人心短期下跌兩成的場面。作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大型調整可隨時出現才能冷卻市場熱情,否則便不可能維持市場健康發展。
謝清海總結,是次A股震盪過後,將會出現某些後遺症。例如由於過去內地大城市雲集不少股市投機者,隨着他們對後市將轉趨審慎,可能會帶來某些負財富效應。另外,內地政府的改革進程亦可能會減慢。謝清海解釋,內地政府目前要確保自己有能力干預市場以穩定投資者信心,即使其對金融市場撤銷管制及資本賬自由兌換的誠意依舊,日後改革也會加倍小心。
雖然謝清海對A股中、長線前景仍然樂觀,惟他認為,雖然環球央行過去六年接力推出量化寬鬆政策(QE),但在太多借貸、太多赤字及狂印銀紙的情况下,全球經濟目前仍然一團糟。他預測,金融危機遲早將會再次出現,雖然無人能夠準確預測有關時間。
在目前全球潛在高風險的環境下,謝清海個人投資策略著重分散投資,雖然中國股票及基金仍然是最重倉的資產,他亦投資於東南亞、日本、歐洲及北美股票基金,而且持有不少現金,待調整時「執平貨」。外圍股市表現相對較佳,顯示全球性分散投資有助分散風險。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攝影 鄧宗弘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