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中國政治中心北京,首家知青博物館近日開幕。1968年,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引發大批學生從城市去農村,知青下鄉成「文革」標誌性行動之一。據悉,內地知青約3000萬人,逾50名現任中央委員、7名現任政治局委員及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王岐山4位政治局常委有知青經歷。
李克強田間與友合影展出
北京知青博物館於本月1日開館,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耗資逾400萬元人民幣,所展圖片和物品大部分來自黑河市知青博物館。展區開始是習、李的雕像,最後則以習的話作結:「上山下鄉的經歷對我的影響是相當深的,使我形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的品格……」
博物館首次展出一張李克強在田間得知大學錄取時與朋友合影,但李赤腳部分被剪截了。據消息人士稱,從所展高層內容之多就可以看出,該館與官方關係非常密切,亦可能得到上層首肯。
據稱,展覽內容大綱經社科院院長王偉光親審,王還捐贈了照片和手稿等展品。對此,自由派學者、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公開表示,王偉光參與策劃,「無怪乎展覽(有)強烈的文革歌德派傾向,知青以及十年浩劫的苦難一點都不提,罪惡全變成了偉業」。
賀衛方:文革罪惡變偉業
博物館負責人回應稱,展覽是為了弘揚知青不畏艱辛精神,未考慮加入反思內容。他又認為知青不等同於「文革」,紀念知青精神不是「文革」回潮。習、李均曾公開表示知青經歷給自己帶來磨練。據悉,內地知青博物館已逾百家,但建立「文革」博物館卻未有進展。
參觀展覽的北京知青張先生表示,展覽最令他難過的是看到很多知青為了搶救公共財產犧牲:「當時他們真的有些無知,有命令就奮不顧身衝上去,這些知青死得很冤枉。」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李克強田間與友合影展出
北京知青博物館於本月1日開館,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耗資逾400萬元人民幣,所展圖片和物品大部分來自黑河市知青博物館。展區開始是習、李的雕像,最後則以習的話作結:「上山下鄉的經歷對我的影響是相當深的,使我形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的品格……」
博物館首次展出一張李克強在田間得知大學錄取時與朋友合影,但李赤腳部分被剪截了。據消息人士稱,從所展高層內容之多就可以看出,該館與官方關係非常密切,亦可能得到上層首肯。
據稱,展覽內容大綱經社科院院長王偉光親審,王還捐贈了照片和手稿等展品。對此,自由派學者、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公開表示,王偉光參與策劃,「無怪乎展覽(有)強烈的文革歌德派傾向,知青以及十年浩劫的苦難一點都不提,罪惡全變成了偉業」。
賀衛方:文革罪惡變偉業
博物館負責人回應稱,展覽是為了弘揚知青不畏艱辛精神,未考慮加入反思內容。他又認為知青不等同於「文革」,紀念知青精神不是「文革」回潮。習、李均曾公開表示知青經歷給自己帶來磨練。據悉,內地知青博物館已逾百家,但建立「文革」博物館卻未有進展。
參觀展覽的北京知青張先生表示,展覽最令他難過的是看到很多知青為了搶救公共財產犧牲:「當時他們真的有些無知,有命令就奮不顧身衝上去,這些知青死得很冤枉。」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