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儘管市場一直將亞洲地區視為全球新的增長引擎,但在持續高速增長了幾年後,包括中國、印度與印尼等多個開始轉型與改革的亞洲經濟體正逐漸放緩腳步。而中印股市也在經歷了一輪牛市行情後,近期出現大幅回調,市場開始重新考量亞洲市場的前景與投資機遇。安聯投資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表示,接下來亞洲市場無疑將面臨更為困難的低增長階段,若投資者想投資亞洲市場,可考慮投資高收益類產品,通過穩定的派息收入輔以資產增值,來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
中國股市今年漲勢喜人,但近日大起大落亦令投資者心驚膽戰,如何能夠在避免股市大幅波動的情況下仍能把握投資機遇,做到「攻守兼備」?陳致強表示,參考過去幾年市場的表現,投資者將重心放在投資收益率(yield investment)而非單純的資產增值,是一個更為合理的選擇。
高息回報產品選擇多
陳致強表示,普羅大眾將錢存入銀行基本上難以獲得利息收入,而若是投入股市又會擔心風險過高,此時便可以通過收息來提升自身投資策略的防守性。陳致強指出,在經濟低增長的環境下,投資者更多關注的是企業的派息能力,而過去幾年,股票市場的總回報有超過六成來自股息收入,證明這一投資策略實屬合理。
過去十幾年是亞洲地區經濟增長的階段,但與「成長的故事」相伴的,是市場上較少企業願意派息。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底,亞太地區(除日本外)總計只有約500家企業有派息。但隨着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截至2014年,該地區派息的企業已大幅上升至1486家,其中有550家公司派息率超過3%,甚至超過了十年前派息企業數量的總和。
除了高息股外,陳致強認為高收益債券也是值得考慮的投資產品。數據顯示,亞洲高收益債券過去9年的回報達到了年均9厘。他坦言,高收益債券存在風險,去年的佳兆業違約事件拖累了亞洲地區債券收益率,但過去七八年亞洲地區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一直表現出色,整體呈上升趨勢,只有三次回報出現短暫下滑,分別是2008年、2012年與2013年因美國金融危機導致雷曼破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市場初次傳出美國退出量款而引發恐慌。
基金三分二投資於股市
對於高收益的投資策略,陳致強表示,有些基金經理由於判斷失誤,會在不適當的時候採取不合適的措施,導致回報率受損。而他所管理的安聯亞洲多元入息基金,將股債投資組合固定在約6比3的比例,即三分之二投資於股市,三分之一投資於債市。而基金亦可以在必要時行使備兌認購期權以提升投資收益並降低波幅。
陳致強表示,這隻基金的策略就是希望能令投資者在穩定收息的同時,亦能享受到股價上漲所帶來的收入。他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可以實現年化10%的投資回報,其中6.5%的收入來自收息,3.5%來自資本增值。而如果股市繼續上漲,雖然可能影響到股息率,但投資者亦可以通過股價上漲獲利。而倘若股價下跌,由於基金選取的是股息率高於3%的公司,通常股價亦會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太大跌幅,故此類產品適合一些希望獲得長期穩定收入而自身的風險偏好又相對較小的投資者。
儲局影響微 亞洲持續減息
市場擔心美國加息會波及亞洲,對此陳致強認為,美國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才會宣布加息,且加息的力度不強。若美國加息,最大的問題在於貨幣風險,但由於今年年初基金轉變了投資策略,將原本投資亞洲本地貨幣債券改為亞洲地區美元債券,且多為存續期2年的企業債,陳致強相信聯儲局加息不會對其產生太大影響。
他表示,全球油價低企,加之多國實際利率仍然偏高,預計未來亞洲地區仍將處於減息環境中,有利債券市場。
而歐日持續量寬導致歐元區多國債券出現負利率,令投資者甚至轉去買入收益率處於1.8%低位的美國10年期債券,說明現時債市格局已經發生轉變,相信收益類投資的趨勢仍將持續一段頗長的時間。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基金特區]
中國股市今年漲勢喜人,但近日大起大落亦令投資者心驚膽戰,如何能夠在避免股市大幅波動的情況下仍能把握投資機遇,做到「攻守兼備」?陳致強表示,參考過去幾年市場的表現,投資者將重心放在投資收益率(yield investment)而非單純的資產增值,是一個更為合理的選擇。
高息回報產品選擇多
陳致強表示,普羅大眾將錢存入銀行基本上難以獲得利息收入,而若是投入股市又會擔心風險過高,此時便可以通過收息來提升自身投資策略的防守性。陳致強指出,在經濟低增長的環境下,投資者更多關注的是企業的派息能力,而過去幾年,股票市場的總回報有超過六成來自股息收入,證明這一投資策略實屬合理。
過去十幾年是亞洲地區經濟增長的階段,但與「成長的故事」相伴的,是市場上較少企業願意派息。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底,亞太地區(除日本外)總計只有約500家企業有派息。但隨着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截至2014年,該地區派息的企業已大幅上升至1486家,其中有550家公司派息率超過3%,甚至超過了十年前派息企業數量的總和。
除了高息股外,陳致強認為高收益債券也是值得考慮的投資產品。數據顯示,亞洲高收益債券過去9年的回報達到了年均9厘。他坦言,高收益債券存在風險,去年的佳兆業違約事件拖累了亞洲地區債券收益率,但過去七八年亞洲地區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一直表現出色,整體呈上升趨勢,只有三次回報出現短暫下滑,分別是2008年、2012年與2013年因美國金融危機導致雷曼破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市場初次傳出美國退出量款而引發恐慌。
基金三分二投資於股市
對於高收益的投資策略,陳致強表示,有些基金經理由於判斷失誤,會在不適當的時候採取不合適的措施,導致回報率受損。而他所管理的安聯亞洲多元入息基金,將股債投資組合固定在約6比3的比例,即三分之二投資於股市,三分之一投資於債市。而基金亦可以在必要時行使備兌認購期權以提升投資收益並降低波幅。
陳致強表示,這隻基金的策略就是希望能令投資者在穩定收息的同時,亦能享受到股價上漲所帶來的收入。他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可以實現年化10%的投資回報,其中6.5%的收入來自收息,3.5%來自資本增值。而如果股市繼續上漲,雖然可能影響到股息率,但投資者亦可以通過股價上漲獲利。而倘若股價下跌,由於基金選取的是股息率高於3%的公司,通常股價亦會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太大跌幅,故此類產品適合一些希望獲得長期穩定收入而自身的風險偏好又相對較小的投資者。
儲局影響微 亞洲持續減息
市場擔心美國加息會波及亞洲,對此陳致強認為,美國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才會宣布加息,且加息的力度不強。若美國加息,最大的問題在於貨幣風險,但由於今年年初基金轉變了投資策略,將原本投資亞洲本地貨幣債券改為亞洲地區美元債券,且多為存續期2年的企業債,陳致強相信聯儲局加息不會對其產生太大影響。
他表示,全球油價低企,加之多國實際利率仍然偏高,預計未來亞洲地區仍將處於減息環境中,有利債券市場。
而歐日持續量寬導致歐元區多國債券出現負利率,令投資者甚至轉去買入收益率處於1.8%低位的美國10年期債券,說明現時債市格局已經發生轉變,相信收益類投資的趨勢仍將持續一段頗長的時間。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基金特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