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校巡禮﹕藝術融入學科 提升德育修養長青網文章

2015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6月09日 21:35
2015年06月09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快點吧!要不就坐不到第一排了!」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的學生,午飯後便急不及待跑到禮堂去。原來他們都希望坐到第一排,在最佳位置觀賞午間藝萃坊中同學的演出。該校以「藝術教育」為重點發展項目,盼透過藝術教育,薰陶學生學懂欣賞自己及他人,並學習與人相處、創意思維等共通能力。學校把握每個可以滲入藝術教育的機會,包括午膳後的小休時間、體育課等,增加學生的藝術體驗。


孔子在《論語》中曾說過,「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可見藝術跟個人修養從來就是密不可分。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大力推行藝術教育,校長談鳳儀表示﹕「我們的辦學團體是香港青少年德育勵進會,所以辦學理念亦是以培養學生的德育先行。我們相信藝術不止可以鍛煉學生的美育,亦可提高學生的修養。」


拍微電影 創作新詩 跳拉丁舞

談校長以學生早前拍攝一套微電影作解釋﹕「學生構思劇本時可以鍛煉創作能力及多角度思維。拍攝時學生需與不同人合作,從中加強溝通能力。負責擔任演員的學生在代入不同角色時則學習到易地而處。」她笑言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戶外拍攝。當日烈日當空,但學生仍堅持拍攝以免拖慢進度,從中可看出同學堅毅的品格。


該校以不同方式推行藝術教育,務求讓學生可以全方位接觸藝術。學校把藝術教育滲入各科當中,例如體育課會教導學生跳拉丁舞,中文科則邀請著名詩人關夢南到校教授創作新詩,學生在視藝科會學習攝影。談校長表示,並非每個學生在繪畫方面都有天分,因此希望透過引入攝影提升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另外,學校亦會約隔周舉辦一次午間藝萃坊﹕「學生可以自由報名上台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音樂,亦可以是講故事。我們希望讓上台表演的學生一展所長,台下學生亦可學習欣賞藝術。」


自由表演 培養自信學欣賞藝術

記者到訪當日參觀了午間藝萃坊,發現學生反應非常熱烈。學校鼓勵學生自發到現場欣賞,沒想到正式開場前5分鐘已有學生在禮堂外排隊,希望找到最佳位置欣賞。當日演出種類繁多,有鋼琴、唱歌,甚至有魔術表演,從如雷的掌聲可見同學有多投入其中。


藝術不止存在於學校。為鼓勵學生在校外多參與藝術活動,學校亦訂立了一套「藝術里程獎勵計劃」。學生在參與藝術活動後可在小冊子記錄感想,一年最少參加6次藝術活動已可獲銅獎。


雖然學校力推藝術教育,但學校卻從不強迫學生到禮堂參與午間藝萃坊,學生可自由到其他地方,如操場、電腦室等活動。問談校長為什麼會這樣做,她笑說﹕「我相信學生有能力判斷他們應該做什麼。」不少學校會於高小階段才讓學生進行專題研習,但該校的小一生已需分組完成專題研習,談校長笑說﹕「我相信小一生也有能力。」信任學生,是整個訪問中談校長提及最多的詞彙。


信任學生 小一推專題研習

該校非常重視專題研習,甚至特設「專題研習周」。學生在這段時間不用上正規課程,可以專心完成專題研習。該校自小一開始已需學生完成專題研習。談校長表示,學校設有專題研習能力滲入表,由淺入深地於各階段滲入不同的技巧﹕「我們相信小一也有能力完成專題研習,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等到高小才讓他們學習專題研習呢?而且自小一開始已接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打穩根基。」以去年為列,該校的一年級生以「動物與我」作為研習題目,讓學生能掌握記錄、分類及管理資訊。其後學生在各年級會學習更高階的技巧,例如使用六何法擬定問題、匯報技巧、如何製作問卷調查等,逐步掌握專題研習。


各司其職 盡能力服務他人

另外,學校亦引入「一人一職」的政策。全校學生每人最少擔任一項職責,可以是參與賣旗活動或者義賣籌款,又或是參與英語大使負責推廣英語。校長表示,她相信每個學生都各有所長,以及有能力去服務他人﹕「當每個學生都各司其職,他對學校歸屬感自然會更大,責任感和自信亦會提升。」該校設有兒童議會,當選的兒童議員會負責收集同學的意見再反映給校長,例如希望在學校飼養小動物等。記者到訪當天,校長便介紹了其中一名就讀小一的兒童議員給記者認識。談校長補充,學校規定每名學生均需參與一次朗誦演出,因為她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在台上發光發亮。


■學校支援

「小老師計劃」 照顧學習差異

為更好地照顧學習差異,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設有多項政策。首先,該校在各級設有學科支援班及功課輔導班,當中人數低至每班8人,讓學生得到更適切的幫助。學校又設有「小老師計劃」,由高小學生以一對一形式在小息時間輔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例如替對方檢查手冊及串生字等。另外,該校在各級的中、英、數三科主科設計了一套自學卡,放在各班課室中,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強學習效果。


文﹕梁淑英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