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宣布無綫電視的免費電視牌照續牌12年至2027年,這個安排放在目前免費電視生態檢視,無綫將安然大吉。不過,無綫續牌條款門檻低,看不到有力求精進之志,而無綫獲分配頻譜最多,在整體行業結構有不對稱優勢,無綫一台獨大局面,也將繼續不變。因此,近年來不少人擁有免費電視透過真正有效競爭,提高節目質素,以新思維豐富創意產業的期望,相信又要落空了。
無綫投資縮減
節目質素難提升
亞視不獲續牌,明年4月起停播,前年獲發牌的兩家電視台仍然未有啟播日期,企圖心有多大可想而知。在這種情况下無綫獲續牌,檢視有關條款,例如未來6年,無綫將投資63.36億元,較對上一次的70億元減幅約一成,若計算通脹在內,投資額可謂大縮水。電視台投資多少,與節目質素沒有必然關係,可是製作電視節目在在需財,若資金不足,卻認為可以長期製作高質素節目,那是奢望。另外,續牌條款規定無綫製作的節目時數,佔節目總數不及三分之一,學者認為這個比例,在亞洲市場屬偏低水平。其實,這個本地製作節目比例,實質反映在缺乏有效競爭之下,無綫「是是但但」的取態。
免費電視節目質素每况愈下,一般認為與無綫缺乏真正競爭對手有關。亞視長期積弱,收視率不到一成,變相塑造了無綫的壟斷地位,缺乏競爭動力,無綫近年一些節目質素之低下,不少社會人士早有意見和不滿。只是,從無綫的角度審視﹕可見將來看不到免費電視生態會有根本轉變,固有優勢地位繼續保持,不作大手筆投資仍然是行業龍頭,廣告繼續享佔最大份額等等,這樣的無綫哪來變革的動力?可見,沒有競爭對手進逼,就難怪無綫依然故我。
市場上其他持份者,對無綫未構成威脅以外,政府在行業結構的傾斜做法,也是無綫保持一台獨大的原因之一。無綫現在佔用的頻譜,本來到2018年底才屆滿,政府決定續牌12年的同時,以「行政指配」方式,讓無綫繼續佔用現有頻譜,與牌照同期。無綫與亞視原本分享全部頻譜,各佔一半,亞視不獲續牌之後,政府即時撥兩條頻譜給香港電台作模擬廣播。此舉是否最有效使用大氣電波,社會上已有爭議,現在政府讓無綫繼續佔用原有頻譜,其他業內持份者,無論是2家、3家或4家,都只能分佔餘下一半,除非政府闢出更多頻譜,否則到2027年,無綫在頻譜方面都有優勢。
政府認為免費電視服務有獨特社會功能,若採市場主導方式指配頻譜,要顧及免費電視服務可能縮減或中斷的風險,云云。不過,風險怎樣發生,即使有風險,是否無法有效控制等,政府沒有具體解釋。免費電視透過頻譜,覆蓋率和滲透率並非固定網絡可以比擬,此所以亞視不獲政府續牌後,包括並非電視行業的生意人都覬覦亞視佔用的頻譜,因為擁有頻譜,就握有最便捷的傳播途徑。即是說,頻譜由誰佔用,涉及巨大利益分配,現在政府未經諮詢,而「凌駕性公衆因素」也未講清楚,就這樣以行政手段指配頻譜給無綫,這是近年政府的廣播政策,再一次有偏離自由市場原則之嫌。
頻譜「指配」傾斜
造就無綫續獨大
上一次是兩年前增發免費電視牌,取態最積極的香港電視落選,社會上有廣泛迴響;政府拒絕公布遴選細節,只含糊地說增發牌照要顧及公司的持續性和行業的穩定性。這個說法,當時被解讀為政府目的為保住亞視;有意見批評政府不單制訂規則,還決定業者成敗,偏離了自由市場原則,優勝劣敗不再由市場規律決定,變為汰強留弱、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一役,政府偏離了大家熟悉的營商環境,人治色彩濃烈的暗湧,最使人忐忑不安。今次政府處理頻譜,又放棄市場主導,而行政指配「明益」無綫,卻未能提出使人信服的理由,這樣的廣播政策在市民心目中,又多了一個疑問。
免費電視服務質素低下,許多人都想見到情况有改善,今次無綫的續牌條款,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頻譜指配不公平,學者從投資額收縮,更斷言「香港電視業玩完」,反映有識之士對電視變革前景不樂觀。政府說一貫的廣播政策目標,是讓市民有更多節目選擇,鼓勵投資者投資廣播業推陳出新,促進公平和有效競爭,云云。話雖如此,這兩年政府在免費電視牌照的舉措,卻未見對達至這個目標,有明顯積極推動作用。大氣電波是珍貴的公共資產,長期以來,大氣電波對整體社會未能發揮最大作用,只是成為既得利益者藉此牟利的工具,而展望將來,更無改善之望,情况使人十分沮喪和無奈。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無綫投資縮減
節目質素難提升
亞視不獲續牌,明年4月起停播,前年獲發牌的兩家電視台仍然未有啟播日期,企圖心有多大可想而知。在這種情况下無綫獲續牌,檢視有關條款,例如未來6年,無綫將投資63.36億元,較對上一次的70億元減幅約一成,若計算通脹在內,投資額可謂大縮水。電視台投資多少,與節目質素沒有必然關係,可是製作電視節目在在需財,若資金不足,卻認為可以長期製作高質素節目,那是奢望。另外,續牌條款規定無綫製作的節目時數,佔節目總數不及三分之一,學者認為這個比例,在亞洲市場屬偏低水平。其實,這個本地製作節目比例,實質反映在缺乏有效競爭之下,無綫「是是但但」的取態。
免費電視節目質素每况愈下,一般認為與無綫缺乏真正競爭對手有關。亞視長期積弱,收視率不到一成,變相塑造了無綫的壟斷地位,缺乏競爭動力,無綫近年一些節目質素之低下,不少社會人士早有意見和不滿。只是,從無綫的角度審視﹕可見將來看不到免費電視生態會有根本轉變,固有優勢地位繼續保持,不作大手筆投資仍然是行業龍頭,廣告繼續享佔最大份額等等,這樣的無綫哪來變革的動力?可見,沒有競爭對手進逼,就難怪無綫依然故我。
市場上其他持份者,對無綫未構成威脅以外,政府在行業結構的傾斜做法,也是無綫保持一台獨大的原因之一。無綫現在佔用的頻譜,本來到2018年底才屆滿,政府決定續牌12年的同時,以「行政指配」方式,讓無綫繼續佔用現有頻譜,與牌照同期。無綫與亞視原本分享全部頻譜,各佔一半,亞視不獲續牌之後,政府即時撥兩條頻譜給香港電台作模擬廣播。此舉是否最有效使用大氣電波,社會上已有爭議,現在政府讓無綫繼續佔用原有頻譜,其他業內持份者,無論是2家、3家或4家,都只能分佔餘下一半,除非政府闢出更多頻譜,否則到2027年,無綫在頻譜方面都有優勢。
政府認為免費電視服務有獨特社會功能,若採市場主導方式指配頻譜,要顧及免費電視服務可能縮減或中斷的風險,云云。不過,風險怎樣發生,即使有風險,是否無法有效控制等,政府沒有具體解釋。免費電視透過頻譜,覆蓋率和滲透率並非固定網絡可以比擬,此所以亞視不獲政府續牌後,包括並非電視行業的生意人都覬覦亞視佔用的頻譜,因為擁有頻譜,就握有最便捷的傳播途徑。即是說,頻譜由誰佔用,涉及巨大利益分配,現在政府未經諮詢,而「凌駕性公衆因素」也未講清楚,就這樣以行政手段指配頻譜給無綫,這是近年政府的廣播政策,再一次有偏離自由市場原則之嫌。
頻譜「指配」傾斜
造就無綫續獨大
上一次是兩年前增發免費電視牌,取態最積極的香港電視落選,社會上有廣泛迴響;政府拒絕公布遴選細節,只含糊地說增發牌照要顧及公司的持續性和行業的穩定性。這個說法,當時被解讀為政府目的為保住亞視;有意見批評政府不單制訂規則,還決定業者成敗,偏離了自由市場原則,優勝劣敗不再由市場規律決定,變為汰強留弱、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一役,政府偏離了大家熟悉的營商環境,人治色彩濃烈的暗湧,最使人忐忑不安。今次政府處理頻譜,又放棄市場主導,而行政指配「明益」無綫,卻未能提出使人信服的理由,這樣的廣播政策在市民心目中,又多了一個疑問。
免費電視服務質素低下,許多人都想見到情况有改善,今次無綫的續牌條款,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頻譜指配不公平,學者從投資額收縮,更斷言「香港電視業玩完」,反映有識之士對電視變革前景不樂觀。政府說一貫的廣播政策目標,是讓市民有更多節目選擇,鼓勵投資者投資廣播業推陳出新,促進公平和有效競爭,云云。話雖如此,這兩年政府在免費電視牌照的舉措,卻未見對達至這個目標,有明顯積極推動作用。大氣電波是珍貴的公共資產,長期以來,大氣電波對整體社會未能發揮最大作用,只是成為既得利益者藉此牟利的工具,而展望將來,更無改善之望,情况使人十分沮喪和無奈。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