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五一期間,網絡上熱傳一段短片:一位女導遊不停頓地辱罵車上遊客 「如果你要像貔貅一樣只吃不拉,那對不起,下一站不要跟着我」、「你們的良心和道德在哪裏」;並威脅道:「人在做,天在看」、「如果在下一站(消費點)不消費滿(每人)3000至4000元,將取消版納的旅遊。」
很快,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通報稱,擬對該導遊吊銷導遊證,對涉事旅行社責令停業整頓、對旅行社直接負責人處兩萬元罰款。
隨後網傳:該視頻實際拍攝時間在五一前,拍攝視頻的遊客一行4人,在出發地報的是特價團,團費一元。拍攝者此前將短片傳至旅行社,旅行社為息事寧人,向這4位遊客每人支付了500元的補償。拍攝者收到錢後,還是將短片上傳到網絡。
整個事件的核心,其實不在於導遊素質差、遊客不仗義,而在於「超低價購物遊為何屢禁不止」?顯然,這其實也是國內旅遊市場亂象中最突出、最頑固的問題,香港也曾有同類問題出現。旅行社大打價格戰,實質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僅旅行社的利潤從購物中提成,連導遊的工資多數也從提成中來。為了掙工錢,導遊們最需要提供的不是精彩講解、貼心服務,而是掌握如何忽悠(註:誤導)遊客購買價格虛高、品質堪憂的所謂特產。為此,很多導遊也是叫苦不迭。
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供需理論」來看,商家的行為,要麼是迎合消費者需求,要麼是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低價購物遊正是眾多類似案例中的一個。
旅遊,對於大城市居民和年輕人來說,早就是家常便飯,很多人更是對「跟團遊」避之唯恐不及。但對於剛富裕起來、憧憬旅遊卻不熟悉外面世界的人來說,跟團遊仍是首選,且價格對於他們選擇旅行社和線路的影響非常大——用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價格彈性極高」。旅行社正是抓住了這種「想旅遊、怕落單、少花錢」的心態,以低價之名,行購物之實。當然,也有一些遊客,明知是購物遊,卻仗着「不得強行要求遊客購物」的條款,擺出一副「我就是佔便宜,你能奈我何」的架勢。
政府顯然未盡責
另外,作為監管者的政府,與商家和消費者一起構成了市場三角。但在低價遊問題上,政府顯然未能盡責,才會讓明顯低於正常水準的旅遊線路定價,以及商品價格明顯高於市場的旅遊購物點,堂而皇之地存在。如果就此提問,政府發言人多數或說「執法難度高」。
所以,對於事件的處罰,不應僅針對導遊和其所在旅行社,也不應僅着眼於辱客事件,而應連同銷售「一元雲南遊」的網點及全程所有購物點一起調查。只有這樣,大約才能對違規者殺一儆百。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很快,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通報稱,擬對該導遊吊銷導遊證,對涉事旅行社責令停業整頓、對旅行社直接負責人處兩萬元罰款。
隨後網傳:該視頻實際拍攝時間在五一前,拍攝視頻的遊客一行4人,在出發地報的是特價團,團費一元。拍攝者此前將短片傳至旅行社,旅行社為息事寧人,向這4位遊客每人支付了500元的補償。拍攝者收到錢後,還是將短片上傳到網絡。
整個事件的核心,其實不在於導遊素質差、遊客不仗義,而在於「超低價購物遊為何屢禁不止」?顯然,這其實也是國內旅遊市場亂象中最突出、最頑固的問題,香港也曾有同類問題出現。旅行社大打價格戰,實質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僅旅行社的利潤從購物中提成,連導遊的工資多數也從提成中來。為了掙工錢,導遊們最需要提供的不是精彩講解、貼心服務,而是掌握如何忽悠(註:誤導)遊客購買價格虛高、品質堪憂的所謂特產。為此,很多導遊也是叫苦不迭。
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供需理論」來看,商家的行為,要麼是迎合消費者需求,要麼是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低價購物遊正是眾多類似案例中的一個。
旅遊,對於大城市居民和年輕人來說,早就是家常便飯,很多人更是對「跟團遊」避之唯恐不及。但對於剛富裕起來、憧憬旅遊卻不熟悉外面世界的人來說,跟團遊仍是首選,且價格對於他們選擇旅行社和線路的影響非常大——用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價格彈性極高」。旅行社正是抓住了這種「想旅遊、怕落單、少花錢」的心態,以低價之名,行購物之實。當然,也有一些遊客,明知是購物遊,卻仗着「不得強行要求遊客購物」的條款,擺出一副「我就是佔便宜,你能奈我何」的架勢。
政府顯然未盡責
另外,作為監管者的政府,與商家和消費者一起構成了市場三角。但在低價遊問題上,政府顯然未能盡責,才會讓明顯低於正常水準的旅遊線路定價,以及商品價格明顯高於市場的旅遊購物點,堂而皇之地存在。如果就此提問,政府發言人多數或說「執法難度高」。
所以,對於事件的處罰,不應僅針對導遊和其所在旅行社,也不應僅着眼於辱客事件,而應連同銷售「一元雲南遊」的網點及全程所有購物點一起調查。只有這樣,大約才能對違規者殺一儆百。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