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政改民意戰不會有贏家 搭下台階撬票才是上策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8日 06:35
2015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公布政改方案後首個周末,問責官員落區宣傳,爭取更多市民支持。不過,官員只是乘坐開篷巴士在港九新界走一圈,並未出現官民面對面討論政改的場景。官員「落區不落地」,是要避免因為少數激進人物衝擊引起混亂和衝突,事態反映官員對激進人物避之唯恐不及。這也折射出今次政改發展到今時今日,激進人物主導了泛民的論述和取態,堵塞了理性討論空間;若政改因而告吹,對號稱高度文明的香港社會,將是使人感到十分無奈的結局。


官員落區宣傳遇狙擊

反映激進派主導泛民

上周三,政府公布政改方案之後,特首梁振英與政改三人組在當日傍晚宣傳方案,被聞風而至的激進人物狙擊,現場秩序大亂,聲浪嘈雜,官員根本不能與市民溝通,活動只能草草收場。上周六當局策劃更大規模宣傳行動,官員預計將停留的地點早已有激進人物恭候,若官員落地就極可能發生肢體衝突,導致市民、激進人物受傷。官員決定不落地,只是乘坐巴士繞行各區,這個做法與市民面對面溝通比較,效果當然差很遠;不過,若官員明知道會釀成亂局,仍然堅持硬闖,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今次政改,泛民陣營從較早期開始就由激進極端人物主導,以「公民提名」等訴求綑綁泛民黨派,溫和民主派被擠壓得靠邊站,大大壓縮了官民理性討論空間;然後,發展至歷時79日的佔領行動,大批學生與泛民人士參加違法抗爭,進一步激化了對峙氛圍。今時今日,泛民陣營仍然被激進極端路線規勒得很緊,特別是民主派議員,若無新因素浮現,他們從選票和日後政治空間計算已經難以脫離這條路線,只能跟着激進極端人物走下去。民主派議員從佔領行動之後都不參與政改諮詢,可見激進極端緊箍咒的無形威力,使他們動彈不得。


溫和民主派在這樣的氛圍下更難有置喙餘地,他們在政改討論中,由積極推動、參與辯論到被邊緣化而至銷聲匿迹。泛民陣營進一步由激進極端力量操控,近日就有民主派議員回應政改的論述,取態愈趨偏狹,與建制陣營的極左言論,在性質上並無分別,只是呈現了政治光譜上的兩極取態而已。至於民主派個別取態溫和人士,一度提出從其他角度審視8.31決定框架,即有來自陣營內部的攻擊,他們相互勉勵之後,也聽不到再有什麼說法和行動了。


政府打民意戰,意圖爭取更多市民支持政改,以收倒逼民主派議員之效。對於這個策略,不少意見都認為效果有限,因為盤算要以民意壓倒對手,前提就是不會讓步和放棄尋求妥協;若民主派打反民意戰,則雙方開打起來,只會堅守原來立場,更難有轉圜餘地。另外,兩陣對圓只會惡化互動,鴻溝將更擴大。從政改方案公布之後連串事態發展,上述估計已經呈現;若持續下去,不單民意戰不可能有贏家,社會秩序會否再次受衝擊,進而影響到穩定,是不能漠視的可能發展。


一些所謂「鳩嗚」人等,前晚深夜又在旺角佔據馬路,執勤警員要施放胡椒噴霧鎮壓。這類人打着爭取「我要真普選」旗號,趁機鬧事,罔顧其他人使用道路的自由和權利,他們的所作所為不會得到主流社會認同。不過,這類野貓式堵路鬧事防不勝防,若遇上特定環境,例如聚集了大量群衆,則事態會否變質惡化,無法估計。警方對這類鬧事行徑必須果斷對付,勿讓鬧事者有積非成是幻想,要讓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付出代價。不過,當局應對以政改之名的搗亂,鎮壓肯定並非上策,尋求通過方案,杜絕這類人的鬧事空間,才是當局應該努力的方向。


表明政制日後可優化

市民可據之倒逼議員

大多數市民期望2017年普選特首,按8.31決定框架制定的政改方案,贊成通過的市民也明顯較多。泛民未能促使北京撤回8.31決定,否決方案之後又未能交代會有什麼可行做法爭取普選,不知如何推進民主;他們堅持否決方案,固然有不當之處,不過當局未搭建下台階,讓並非鐵板一塊的民主派議員部分成員有可能考慮轉而支持通過政改方案,這是當局未盡全力。例如當局明確陳述特首普選安排的優化空間和方向,又表明落實特首普選之後就可啟動下一步立法會議席全部普選的安排等,若當局在這兩點有說法,對通過政改會是助力,因為屆時不單可能有民主派議員重新考慮取態,市民也可以有實在的憑藉倒逼民主派議員,要他們先讓選民取得一人一票的權力,徐圖後計爭取民主。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