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他自號「採花大盜」,他畫筆下的女人,神態嫵媚,裸體舒展,色彩絢爛炫目,糅合水墨畫的筆觸激情奔放。
他也畫鮮花、雀鳥、游魚、貓、駿馬,形象活潑鮮明。
風流而不下流,這是國際知名華人畫家丁雄泉(Walasse Ting,1928-2010年)最好的寫照,無論他的畫作,還是他的人生,都是如此富詩意而且豐富多情。
無錫出生的他,少年時曾在香港逗留,然後漂洋過海到巴黎,再赴紐約,畫作享譽國際。
卻在2001年定居荷蘭後中風,於2010年在紐約病逝,享年81歲。
下月舉行的《活色.生香——丁雄泉作品展》,由季豐軒畫廊和法國五月聯辦,將展出這位「採花大盜」的作品約25幅,包括早期水墨畫及八九十年代高峰期的塑膠彩宣紙作品。
畫廊創辦人及策展人季玉年小姐說,2000年亞洲藝術市場已開始發展,但他卻躺在牀上度過了近十年,這個傳奇的男人,是被遺忘的繪畫大師。
享樂大師 今朝有酒今朝醉
「歐洲有趙無極,美國有丁雄泉。」熟讀丁雄泉詩作和生平的策展人季玉年小姐說,他比趙無極遲出生,又比趙無極早離世,創作生涯幾乎少了二十年,很是可惜。對於這個以繪畫裸女聞名的風流畫家,女友多如繁花,在九十年代和他碰面之前,季小姐內心的確有點抗拒。他們在李怡介紹下,跟着一班文化界和傳媒朋友,到上海小館子用餐。想不到眼前的丁雄泉,昂藏六尺,說話卻陰聲細氣,一身文人氣質。大伙入席,嗜吃美食的丁雄泉,卻喧賓奪主,替大家點上最大的大閘蟹,每人兩隻,愛酒的他又叫侍者熱了花雕,不是酗酒而是細細品嘗,十分「招積」,等大家酒酣耳熱之後,他偷偷去埋了單。原來他性格疏爽,又風度體貼,懷抱「享樂主義」,今朝有酒今朝醉,總是對女人很好。季小姐後來見過丁雄泉幾次,他的衣著總是七彩的,一身粉紅色西裝、一輛紫色跑車,如同他的作品,富感染力。
五塊錢闖蕩巴黎追夢
也許他本來就屬於豪邁奔放的國度,丁雄泉在無錫出生,自小在街頭習畫,曾入讀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因為沒有接受大專藝術教育,所以沒有框限,他的創作更狂野奔放。1946年,他全家移居香港。1952年,他和幾個朋友,儲了很久的錢買船票,坐了三個月船,由香港抵達巴黎,在上岸的那刻,他口袋裏只有五塊錢。於是他展開了窮苦的繪畫生涯,在街頭賣畫、代筆再繪名畫,借住朋友家,或入住破舊旅館。季小姐曾到過巴黎探訪華人畫家,有些人的房子裏連窗戶也沒有,華人畫家在巴黎追夢,能跑出的少之又少。個性開放、交遊廣闊的丁雄泉,認識了當時巴黎的「眼鏡蛇畫派」(CoBrA)藝術家,如Pierre Alechinsky、Asger Jorn,這派來自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A),字母組合成cobra眼鏡蛇的意思,是表現主義的代表畫派,這與丁雄泉強調自我表現的風格不謀而合,並受「反形式主義」和「野獸派」影響,激發他的創作。在1954年,他在巴黎舉辦了第一場畫展,作品是水墨畫,卻以草書揮灑出狂放不羈的粗黑線條,在當時中西文化甚少交流的歐洲,一鳴驚人,迅速竄紅。
由狂放草書 到色彩潑灑
二戰之後,紐約成為了藝術中心,丁雄泉也在1958年移居紐約,遇上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高峰浪潮,着重以顏色和形狀的主觀表達,再加上普普藝術(Pop Art)也正在醞釀。他跟當時多位抽象主義及普普主義藝術家成為好友,如山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在藝術氛圍的衝擊下,他的手法一轉,開始運用鮮豔色彩和潑灑技巧,作品風格大膽,但仍保留水墨畫的韻味,令他30歲便在國際間一舉成名,意氣風發。他此後在巴黎、紐約、倫敦、米蘭、瑞士、巴塞隆那、香港、上海、台灣等地,舉辦過的個人畫展逾百場,作品亦被收藏於多家世界級美術館。
然而到了2001年,年屆70多歲的丁雄泉,移居眼鏡蛇派發源地之一的荷蘭阿姆斯特丹,並在阿姆斯特丹和紐約之間游走,翌年不幸中風,卧病在牀的他,本來自由奔放的心飽受煎熬,名家從此沉寞近十年,最終在2010年辭世於紐約。這無不令人惋惜,所以季小姐希望藉着展覽,讓人重新賞識這個才華橫溢的採花大師。
畫中馬守護裸女
「巴黎美女如雲,依舊春風,依舊花枝,我山雨欲來風滿樓,落花水面皆文章。」丁雄泉曾經寫過這首短詩,他在70年代的作品,多以裸女為題,也不忌諱以妓女入畫,畫中人的姿態有側身含蓄,也有張開雙腿,但畫風並不淫穢,反而能將女子美麗的一面呈現出來,風情萬種,儀態萬千。季小姐形容他為「風流雅士」,古代也時有文人慕名到煙花柳巷,而他也以欣賞的角度來繪畫各種女子。他在90年代到日本時,也有繪畫日本藝伎,到訪東南亞時,又把東南亞女子的南洋風情畫進畫中。其實除了裸體美女,丁雄泉的創作題材亦很多元,像畫中的馬和女人,馬是雄性象徵,寓意守護女人,陪着她們走遙遙長路。也畫貓、鳥、魚等動物,這些都是靈動而有智慧的生命,跟他性格同出一轍。雖然丁雄泉紅顏知己甚多,但60年代到美國後,他只有一任美國妻子,而且他和子女的關係很好,在他中風癱卧的日子,子女時常伴左右,親情感人。
中國水墨筆觸 X 西方前衛用色
丁雄泉曾經形容自己的作品﹕「非常中國、非常抽象、非常具象(very Chinese, very abstract, very figurative)」那並非矛盾,在他的畫作中,的確能看到抽象與具象的結合,以及西方美學和東方精神的融會。看他的畫,季小姐認為可以先看線條,流麗而簡潔的筆觸,落筆極準也極快,幾筆已經能勾勒出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女體。這也是源自中國水墨畫的筆觸,他用毛筆、墨筆畫於宣紙上,線條點到即止,賦予人留白的想像空間。他還寫詩讀詩,所以他的畫作其實也受中國的詩詞影響,如精簡的七言古詩,七個字能包含豐富的意境,他將自己想像成李白、杜甫,富有道家思想。在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歐美,中西交流尚未發達,中文翻譯本不多,丁雄泉便成了中國文化的載體,季小姐說可幸的是,年輕的他在吸收西方文化之時,「沒有將自己完全變成一個ABC」,而仍保留自己的東方特質,這也是他一直以來在西方藝壇站得住腳的原因。他更和當地朋友如Pierre Alechinsky一起籌辦,出版藝術家的畫冊及詩集1 Cent Life。
就如他說黑有五色白有三色,丁雄泉畫中的色塊,亦突破了當時的水墨創作。季小姐指,當時中國畫家的色彩運用其實較為遜色,因為一直以水墨為主,有顏色的作品會被視作不夠高雅。但丁雄泉來到巴黎及紐約後,受各種主義衝擊,發現色彩可以如此絢麗多變,也開始創作他的抽象繪畫,並發展出自己的繪畫風格。用墨勾畫,大膽地配上鮮艷的顏色,紅、黃、藍、綠,甚至熒光色,配色吸引,揮灑自如。丁雄泉六七十年代的畫作,在今天看來,仍然很前衛、很fashion,「他的風格,你可以不喜歡,但你一定會記得」。其實他早已是新水墨畫派的鼻祖。
讀詩看畫 揮筆因情而動
除了線條、用色奔放,丁雄泉在畫畫技巧上也同樣瀟灑。他平日作畫,並非終日埋頭苦幹,而愛讀讀詩、看看畫,有所觸動,才如他自己所說「因情而動」隨即一揮而就。當他感覺到時,用手、潑水無所不用,潑灑已是常用技法,所以別人要抄襲他的畫作確實不易。大概需有如此豪邁的個性和畫風,才能當上採花大盜,以畫偷心。
《活色.生香——丁雄泉作品展》
法國五月及季豐軒畫廊聯辦
日期﹕5月8日至30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一至六)
地點﹕季豐軒畫廊(香港中環雪廠街20號地下)
文/ 李寶瑜
圖/ 受訪者提供、李寶瑜
編輯/ 屈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