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前新聞統籌專員、曾擔任特首辦心戰室成員的何安達,2010年有份搞政改「起錨」運動,他稱當年與今次氣氛很不同,現在的氣氛是劍拔弩張。他說,政府若要打民意戰,不應這樣落區,因為只會引起衝突場面,對爭取民意沒有實際效用。
稱當年政府達共識意欲強
何安達說,「上次雖然大家表面好對抗,但政府有很強意欲達成共識,在背後與泛民主派有很多對話,最終亦講掂數」。他稱,當時雖然也有遇到示威,但官員都能派出傳單,部分區例如九龍灣沒遇到問題。他稱,當時試過主要官員站定一個位置,被警方、記者與示威者圍着,其他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便趁機四處派傳單。
今次巡遊,官員沒有下車,何安達認為是社會氣氛使然。他稱今次看不到政府有意讓步達成共識,自從人大常委會8•31決定落閘後,「很多人心裏涼了一截」,在政改方案上已沒有溝通基礎,加上佔領行動後,不少學生覺得學聯「不夠激」,於是一些年輕示威者變得更激烈。他說,現時特區政府予公民社會的印象是「唯我獨尊」,不肯溝通,也令社會愈來愈激化。
他認為,如要打民意戰,政府應盡量讓社會氣氛祥和一些,不應再落區,「如夾硬來落區爭取支持,然後三日五日來一次這種(衝突)場面,不會令市民同情政府,達不到官員想要的實際效果」。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比起幾年前的「起錨」,這次政改方案宣傳活動是「等而下之」,「當時司局長還會派單張,雖然被反對者罵,起碼是近距離接觸,現在則予人感覺高高在上,只在巴士上同大家揮手」。
他說,理解現時民情和示威者的對抗比當年激烈,但政府既然打民意戰,便應承擔風險,「如果高官受辱或遭無理攻擊,反而有機會拿到同情分」。他稱,現在就如皇帝出巡接受歡呼般,感覺比「起錨」時退步,「如果你怕被人狙擊,不如索性不做(落區)」。
稱當年政府達共識意欲強
何安達說,「上次雖然大家表面好對抗,但政府有很強意欲達成共識,在背後與泛民主派有很多對話,最終亦講掂數」。他稱,當時雖然也有遇到示威,但官員都能派出傳單,部分區例如九龍灣沒遇到問題。他稱,當時試過主要官員站定一個位置,被警方、記者與示威者圍着,其他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便趁機四處派傳單。
今次巡遊,官員沒有下車,何安達認為是社會氣氛使然。他稱今次看不到政府有意讓步達成共識,自從人大常委會8•31決定落閘後,「很多人心裏涼了一截」,在政改方案上已沒有溝通基礎,加上佔領行動後,不少學生覺得學聯「不夠激」,於是一些年輕示威者變得更激烈。他說,現時特區政府予公民社會的印象是「唯我獨尊」,不肯溝通,也令社會愈來愈激化。
他認為,如要打民意戰,政府應盡量讓社會氣氛祥和一些,不應再落區,「如夾硬來落區爭取支持,然後三日五日來一次這種(衝突)場面,不會令市民同情政府,達不到官員想要的實際效果」。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比起幾年前的「起錨」,這次政改方案宣傳活動是「等而下之」,「當時司局長還會派單張,雖然被反對者罵,起碼是近距離接觸,現在則予人感覺高高在上,只在巴士上同大家揮手」。
他說,理解現時民情和示威者的對抗比當年激烈,但政府既然打民意戰,便應承擔風險,「如果高官受辱或遭無理攻擊,反而有機會拿到同情分」。他稱,現在就如皇帝出巡接受歡呼般,感覺比「起錨」時退步,「如果你怕被人狙擊,不如索性不做(落區)」。
回應 (0)